|
徐達“明師北伐”,攻陷元大都后,元順帝逃往上都,國號仍叫大元,以其地處塞北,被稱北元,也稱殘元。北元長期與明朝并存而立,互有攻伐,是明朝勢力所不及的大中華的另一部分。與遼、金、西夏等國覆滅后不同的是,末代皇帝妥懽帖睦爾沒有投降,沒有自殺,也沒有被擒獲,而且率領(lǐng)王族和身邊的親軍撤退到祖先興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完成了一次外來政權(quán)全身而退的奇跡。這要歸功于成吉思汗的瘋狂擴張,使得蒙古帝國的版圖幅員遼闊,汗國林立,即使是元朝,也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元朝的全稱是大元大蒙古國,元朝的皇帝首先是蒙古的大汗,他們現(xiàn)在失去的,僅僅是大元的漢地版圖,蒙古帝國依然存在。 此時,除了元惠宗(順帝)據(jù)有漠南漠北的蒙古本土,關(guān)中還有元將脫廓帖木兒(漢名王保保)駐守甘肅,元廷還有遼陽行省和云南行省。更北的地方,大興安嶺東南山麓,還盤踞著元宗室阿札失里。 1369年,明軍出喜峰口,進逼上都,順帝逃奔應(yīng)昌,1370年在這里死去。順帝的兒子愛猷識里達臘在哈剌和林繼位。1372年,明朝大將徐達率軍攻向和林,這是蒙古的大本營,也是權(quán)力和榮耀的象征。蒙古人的抵抗十分頑強,最后因明朝大軍后援不繼,受阻于土拉河畔。 1371年,元朝遼陽行省平章劉益降明,明朝控制遼寧南部。1372年,明朝將領(lǐng)馮勝大敗元軍,從元朝治下收取甘肅行省。1388年,明將沐英和傅友德攻入云南,梁王把匝剌瓦爾密自殺,明軍征服云南。1390年,遼王阿札失里見大勢所趨,遂降附明朝。至此,漠南的元朝版圖,全部交由明朝收納。 1378年,愛猷識里達臘去世,其子脫古思帖木兒繼位,第三位殘元皇帝所能控制的領(lǐng)土已經(jīng)縮小到蒙古帝國最初興起時的那一小塊地域。1388年,明軍大將藍玉率軍十萬,在捕魚兒海(今貝爾湖)南岸大敗脫古思帖木兒,在逃跑的途中,脫古思被其部將也速迭兒所殺。這次失敗使黃金家族喪失了在蒙古人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各個部落紛紛脫離殘元政權(quán)而自立。1399年,吉利吉斯首領(lǐng)鬼力赤否認了最后一任殘元皇帝額勒伯克的宗主權(quán),將其打敗并殺死了他。1402年,鬼力赤殺死叛臣也速迭兒,稱卓里克圖汗,北元正式滅亡。北元共歷七帝,歷時三十五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稱韃靼,北元滅亡后,蒙古本土分裂為韃靼和瓦剌。 北元僅指大蒙古國的一個階段,從脫古思帖木兒敗亡后,蒙語文獻中便不再使用“大元”國號。北元僅代表一個時期的結(jié)束,其后進入《明史》所稱韃靼時期。但蒙古人一直以蒙古自稱,大蒙古國政權(quán)依然在延續(xù),之后出現(xiàn)過也先汗、達延汗、林丹汗這些著名的大汗。在達延汗時期,蒙古重歸統(tǒng)一,直至1635年察哈爾部為滿洲的后金所滅亡。按照中國史劃分,大蒙古國分為蒙古、元朝和韃靼三個階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