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我們說到舌苔厚膩往往是體內有濕濁,提醒我們要調理飲食,可是說到調理,是要偏寒涼的調呢還是偏溫熱的調呢?今天內經(jīng)小講堂就來聊一聊如何通過舌頭辨寒熱。 當我們去仔細觀察舌苔時會發(fā)現(xiàn)舌苔的顏色并不是每個人都相同,即便兩個人的舌苔都是厚膩而不見舌體,但也可能會出現(xiàn)明顯的一白一黃,這一黃一白反映了什么問題呢?其實,白苔和黃苔提示的是寒和熱,一般來說體內有熱的人容易出現(xiàn)黃苔,而體內有寒的人往往呈現(xiàn)的是白苔。《素問·刺熱篇》中就提到了“肺熱病者……惡風寒, 舌上黃”,早在內經(jīng)那個年代人們就已經(jīng)認識到了黃苔和熱之間的聯(lián)系。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發(fā)展,這組聯(lián)系也從機體基礎代謝、舌血流量等方面得到了理論支持。當然我們正常的舌象是淡紅舌薄白苔,寒可以出現(xiàn)白苔,但白苔未必一定是寒,想要明確是否屬寒還要結合舌象以及身體的其他表現(xiàn)做出判斷。 不僅僅是舌苔,“凡內外雜癥, 亦無一不呈其形, 著其氣于舌”,舌體的顏色也是辨別寒熱的重要依據(jù)。舌體顏色是與健康狀況下的淡紅舌做對比的,一般來說紅的越厲害也就熱得越厲害,紅到顏色發(fā)絳就是中醫(yī)上說的“熱盛”了。如果舌體的顏色比淡紅色還要淡一些,偏向了淡白的顏色,就可能是氣血兩虛、陽虛之類的證候了。 那舌苔白而厚膩或者黃而厚膩可以變回薄白苔嗎?多數(shù)情況下,飲食或者中藥的調理效果都是很好的。 舌苔白、舌質偏白的人多伴有形寒肢冷,手足不溫,為陽氣不足導致的虛寒體質,這一類的朋友宜溫養(yǎng)。心陽虛病人會出現(xiàn)心慌氣短,勞累加重,可服些紅參、黃芪煎水當茶喝,平時飲食中常吃些溫陽散寒的生姜;脾胃陽虛脾胃陽虛病人常出現(xiàn)胃部疼痛怕涼,不思飲食,尤其怕食生冷食物,有的伴有大便溏瀉,這一部分朋友可以選擇性質溫熱、溫暖脾陽的食物,如狗肉、羊肉、雞肉、豬肚、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如果舌苔是白而厚膩,往往是寒濕或者脾虛濕盛的表現(xiàn),溫養(yǎng)的同時也要注意飲食不可過于油膩,著名的參苓白術散就是健脾祛濕的良方。 注意:1身體素有特殊疾病需要忌口的以醫(yī)生指導為準; 2“溫養(yǎng)”不等于“溫補”,濕邪是否需要溫補還要辨證看有無虛證。
舌苔黃或者淡黃的朋友多與體內有熱有關。苔黃而厚膩,似黃蠟涂在舌上,則多為濕熱阻滯。此時脾胃功能已受損、胃內有熱熏蒸,飲食調理應忌肥膩厚味、戒酒,否則可使?jié)駸峒又?,進一步損傷脾胃,并引起其它疾病。選食冬瓜、絲瓜、綠豆以清利濕熱,有良好效果。如有食積,常伴有胸院脹滿、不思飲食、嘔吐噯腐者,此時宜飲食清淡,吃流質或半流質,也可加食消導的食物。舌苔干燥黃厚,并有大便秘結,中醫(yī)認為是胃腸積熱、傷及津液所致,可吃些梨、蘋果、蕉及蜂蜜、麻油等食物以潤腸生津通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