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為你驕傲--彼此成就”“文章周一見”事件之后,馬伊琍一直被大眾貼上了“受害者”的標簽,覺得她太軟弱了,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女人的形象,只懂得包容和隱忍,不懂得追求快意人生。甚至有人拿她和張雨綺作比較,贊美都給了張,嘲笑當然留給了馬伊琍??墒谴蠹叶几沐e了,走近馬伊琍,你才會發(fā)現她是一個被嚴重低估的女人!2018上海電視節(jié)頒獎典禮,馬伊琍憑借《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一角斬獲視后,獲得最佳女主角。
白玉蘭最佳女主角獎,這項與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中國電視金鷹獎并稱為中國電視劇三大獎項,之前的“視后”曾有周迅、宋丹丹、蔣雯麗、孫儷……由此可見,這個獎項的含金量。但在發(fā)表獲獎感言時,馬伊琍特的發(fā)言卻讓很過觀眾始料未及:
隨后,文章轉發(fā)了馬伊琍獲獎的照片,說了四個字:“為你驕傲”。 馬伊琍亦回復了四個字:“彼此成就”。
很多網友覺得馬伊琍的回應細細品味以后,話里有話,頗有深意。確實,以《我是前半生》這部戲獲獎多少有些微妙,劇中的羅子君與現實中的馬伊琍都遭遇了婚姻的背叛,丈夫的出軌,而又在挫折和風波中獲得了重生。 不過,現實中的她不知比劇中的羅子君高出了多少個段位。在這部戲開播的時候,馬伊琍發(fā)了一條微博:“三十歲碰到夏琳,四十歲遇見子君,前半生的路上沒有對錯,唯有成長?!?/p> 距離曾經轟動整個娛樂圈的“周一見”已經過去好幾年了,當初她一句“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選擇默認事實,原諒對方,讓無數看客失望為之鳴不平。但馬伊琍沒有多余的解釋,從一場看似一敗涂地的婚姻中蛻變成了更完美的自己。 很多人在感慨,那個驕傲的“馬司令”在文章出軌以后徹底的變了,她自己也說:
去年,文章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出演獨角戲《每一件美妙的小事》,將近兩個月的排練期,常常陷入創(chuàng)作的痛苦中。幾乎每天中午,馬伊琍都陪他在劇院對面的小咖啡館,選個靠窗的位子,吃個簡餐,喝杯咖啡,聊一聊,或者只是靜一靜,看看人來車往。
至此,四年前的轟轟烈烈的出軌事件,似乎在夫妻二人之間翻篇了。正如她所說:“女人不要為取悅別人而活,希望你們?yōu)槿傋约憾?。總之每個人只有一次前半生的機會。勇敢努力地去愛,去奮斗,去犯錯,但是請記住一定要成長。”
2、“媽媽中的學霸”有一期圓桌派,竇文濤談到一個話題:女人結婚生子之后的改變。馬伊琍說:我很感謝我的孩子,因為我覺得她讓我經歷了人生的第二次成長。
有很多東西在我沒有生孩子的時候,我比較簡單粗暴地認定,這就是對,這就是錯,然后有了孩子之后我才學會換位思考,學習寬容一些,明白很多事情根本就沒有對錯。然后她說出了那句最經典的話——“我覺得孩子真的是天使,是天上的天使看見你有問題,她下到凡間來幫助你的?!?/p>
這句話真的很美,父母之于孩子不是權威,不是控制,而是把孩子當天使一樣對待,父母借由孩子的到來改正自身的錯誤和毛病,兩方和諧相處、平等交流。 從馬伊琍的微博上處處可以看出她的這種理念:她秀出十歲的大女兒,和四歲的小女兒,一起為自己化妝“美顏”的照片。興許是為了媽媽變更好看,女兒們對“化妝”躍躍欲試。一個給媽媽畫眼影,一個給媽媽涂睫毛膏。被化成熊貓臉的馬伊琍,只能苦笑感慨:兩個女兒也到了可以打扮她們媽媽的年紀。
心甘情愿做孩子第一位美妝研究對象的馬伊琍,怎么看,對女兒的“臭美”行為,都是無奈在表面,實際用行動鼓勵著,與她們像“姐妹”一樣相處。還有一次,她想要女兒陪自己一起走路回家,但是路途有點遠,又很熱,女兒不肯。一般的母親會對孩子一通罵,逼迫她和自己一起走路回家。但是馬伊琍卻對女兒說:“你是我好朋友,你得陪我減肥!”于是女兒就屁顛屁顛地,很樂意陪自己的“朋友”一起散步減肥。
馬伊琍在微博上面寫下了這樣的話:
所以,自從她這樣教育女兒后,她的女兒好像一下子變得特別懂事和優(yōu)秀。有一次夏天從外面回來,發(fā)現床頭準備了一碗冰西瓜,她以為是母親留給自己的,沒想到是女兒特意挖了西瓜中間甜的給她。
還有一次在國外,她的女兒帶著在國外生存能力幾乎為零的外婆、阿姨從巴黎轉機回上海,一路上非常自信、堅定。
去年,媒體曝出9歲的愛馬,在某全國體育舞蹈錦標賽上,獲得業(yè)余參賽組別一等獎的消息。不甚清晰的鏡頭里,馬伊琍陪伴女兒排隊候場的畫面,低調溫馨。
而且馬伊琍一直是媽媽中的學霸,從第一個寶寶愛馬出生開始,她就咨詢專家、學習育兒知識、分享心得。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馬伊琍在微博上批判了規(guī)定時間喂奶、過早添加奶粉、過早進行把尿訓練等中外流行的育兒理念,并稱這些理念“多么扭曲”。 她表示,現在很多媽媽會“為各種養(yǎng)育問題過于著急”,總是“跟別人的孩子比”,以致影響了孩子的正常身心發(fā)展,所以,她認為,在漫漫育兒路上,我們應該“放松自己也放過孩子”,在心里對自己說:“孩子,你慢慢來”。說實話,馬伊琍作為一個明星,每天都很忙,還能做到這樣教育孩子,讓人刮目相看。我真的非常佩服馬伊琍,她的教育方法值得我們大部分父母去反思。
3、“強大到極點是柔軟”馬伊琍嬌小身軀里的能量,表現在她對自己生活強大的掌控欲中。 拍攝《奮斗》的時候,馬伊琍在一場奔跑戲里摔倒,趾骨骨折,她非常懊惱。不是因為疼,而是害怕被換角。在她看來,夏琳是她做演員一輩子都在等的角色,最后她帶傷拍完了全劇。大學的時候,她跟同學接過一個角色。兩個女生去飯店吃飯 ,點了20塊錢的菜,結賬時要收200元,按照劇本要求,她們應該無助地哭。馬伊琍哭不出來,她跟導演說,為什么要哭呢,不是應該報警嗎?在馬伊琍的人生詞典里,哭是一個羞恥的字眼,代表逃避軟弱,她遇到難題的第一反應是解決問題。這種直接與果斷,可以讓她很快找準前進的目標。
《我的前半生》的羅子君跟夏琳不同,夏琳太硬,而羅子君要柔軟一些。馬伊琍選戲確實有眼光,在國產通俗劇中,這個戲還是能爆紅的,有關女性獨立,也有關她跟人物經歷了共同的危機,更有關“柔與剛”的手法探索:
竇文濤曾說,馬伊琍年輕時的剛勁都變成了現在的韌勁。從剛勁到韌勁的改變,是鐵腕的掌控與改造,變成了溫和的接納和共享。當女人真正懂得柔軟,她才變得強大。歲月交替與世事變遷在我們內心沉淀的能量,不是去改造世界 ,而是淡定地接納自己,包括缺點與軟弱。
站在40歲門檻上的馬伊琍,說自己在20歲的時候,不會瞧上羅子君這樣的角色,如今的她,卻覺得女人身上的能量,是從她們所經歷的風雨中得來的。在她看來,一個女人理想的一生應是這樣:年輕時盡力展露棱角、不接地氣,該鋒芒畢露就鋒芒畢露、該自我就自我,無知無畏無懼。“不念過去,不畏將來”是羅子君說的,也是馬伊琍說的。 過了30歲,命運開始拿挫折交換你的成熟,你的外表越來越平和,內心卻越來越強大,你知道了生活的不容易,反倒不再談論生活,而是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天,以溫柔之心,對待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