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 書 筑 城 , 以 城 筑 夢 據臺灣媒體報道,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享年65歲。 一天之前,1月22日上午9:32分,林清玄先生的微博賬號曾發(fā)出一段文字:“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strong> 林清玄先生身上有諸多為人熟知的標簽:曾連續(xù)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創(chuàng)下150次再版的熱賣紀錄;30歲前拿遍臺灣所有文學大獎,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等作品被摘錄進語文課本,陪伴著很多人度過了學生歲月。 斯人已逝,但我們永遠記得林清玄先生曾教導我們“雖然我知道人永遠跑不過時間,但是可以比原來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勁,有時可以快好幾步。那幾步雖然很小很小,用途卻很大很大”,曾教導我們“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huán)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斯人已逝,但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林清玄先生仍在教導我們“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不由回想起2016年林清玄先生做客深圳讀書月“深圳讀書論壇”時,在深圳書城中心城與熱情的讀者們分享生命感受,鼓勵深圳讀者們不斷地追尋生命更高的境界,不斷探觸內心最深層的感受和思想。這或許就是“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態(tài)”吧! 先生一路走好。 在哀痛緬懷之余,我們希望重溫2016年那場精彩的演講分享,激勵自己不負先生所望。 “昌城玄語——都市夢·禪生活”講座 時間:2016.11.26 地點:深圳書城中心城北區(qū)臺階 差一點叫“林清怪” 我出生時和別的孩子不一樣。一般孩子都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我是不哭,不但不哭還面帶微笑。我爸爸很緊張,一直打我屁股,打到哭為止。 因為我面帶微笑來到這個世界,所以我爸爸要給我取一個奇特的名字。他本來給我取的名字叫林清怪,“奇怪”的“怪”。后來,我有一個已經念書的哥哥說,爸,“怪”不好聽,你干脆給他取名叫“奇”,“奇怪”的“奇”。我爸爸也覺得“奇”比較好,接著就去報戶口。報戶口的人問,為什么要取這個名字?我爸爸說因為這個小孩很奇怪,所以取這個名字。報戶口的說,有一個可以表達“奇怪”,又比較好的名字。他從抽屜里拿出一本武俠小說,里面有一個主角叫“清玄道長”。報戶口的說,“玄”比較好,所以就幫我取名林清玄。 我每次想到這個就滿頭大汗。還好沒有叫林清怪,要不然大家都不看我的書了(笑)。 影響我讀書與寫作的事 我5歲的時候才用上電。那時候,用電不用繳電費,但是要跟政府租燈泡。一個燈泡一個月10臺幣,這對鄉(xiāng)下人來講已經是很多錢了。我爸爸租了一個燈泡,租了燈泡就要善加利用:吃飯掛在吃飯的地方,吃完飯掛在洗澡的地方。所以我們家的屋頂上都是鉤子,電線很長,要拉著燈泡到處掛。事情做完以后,我爸爸就把燈泡拉到祖廳的廳堂,掛在那里讓我們讀書。每天晚上,燈下都坐著18個小孩在讀書。18個小孩,如果一個人手上有一本書就有18本書,輪流讀,每個人都拼命讀書,反正電不要錢。我都讀到半夜兩三點才睡覺?;旧显谛⌒W六年級以下,還不到小學六年級,所有的經典的名著我大概都讀過。 那時候我養(yǎng)成兩個讀書習慣。一是每天要讀書,如果不讀書就不睡覺;二是每天一定要讀到感動的話、感動的句子、感動的文章才去睡覺,躺在床上回想剛剛感動我的部分。就是因為不斷地反復念誦這些經典,試圖把它們記在腦海里,所以我在年輕的時候記憶力很好,可以把很多經典背下來。我在很小的時候,就養(yǎng)成了這種讀書的習慣。因為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我才變成一個作家——為什么這么多書都比學校的課本好看?我將來一定要寫一本書給別人看——我立下這個志向的時候8歲,我8歲的時候就立志要寫書給人家看。 為未來鋪一條“土馬路” 我在上初中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一件嚴重的事情,學校教英文的老師竟然不懂英文。他們被調去受訓,僅僅一個月就回來。但他還是可以教。怎么教呢? 有一天教一個單詞today。today很難記,老師說我教你們一個簡單的方法。他在旁邊寫兩個字“土堆”,today就是土堆。過幾天,教另外一個英文單詞yesterday。他說這個也很難記,寫上四個字“也是土堆”。我想,今天是土堆,昨天是土堆,萬一明天要還是土堆就慘了。 過幾天,他教tomorrow。他寫了三個字——“土馬路”。我豁然開朗,今天是“土堆”沒關系,昨天“也是土堆”也沒關系,要為你的未來鋪一條“土馬路”。當時我就立志為我的未來鋪一條土馬路。 所以我14歲的時候離開家鄉(xiāng),經過很多奮斗,最后終于完成一個作家的夢想。作家寫作和閱讀是連接在一起,我之所以現(xiàn)在還可以寫作,是因為我今天還保持著閱讀的習慣。現(xiàn)在每次到晚上,我們家都集合在一個桌子旁邊,像我小時候一樣,大家坐下來看書。在我們家任何地方,即使要蹲馬桶,旁邊也有書,隨時可以看。 送給深圳讀者的兩樣東西 我要送給深圳的讀者兩樣很重要的東西。 一是不斷的去追尋生命更高的境界,特別是那些過了40歲以后的人。你要做什么?你一定要追尋到最后一刻,走向人生的最高境界。有一次清華大學一百周年紀念的時候請我去開講座,我學生問我,林老師,你到現(xiàn)在寫了300本書,你會寫書到什么時候?我說,如果我今天晚上會離開這個世界,我會寫書到今天早上。我有一本書《在云上》,是我50歲的時候寫的。20、30歲的時候好像站在橋上看風景,30歲站在樓上看風景,40歲是在山上看風景,50歲是在云上看風景。我現(xiàn)在63歲,80歲就在天上看風景。你看到人生的風景大致上一樣,可是你的境界越高,你的視野越寬廣,你就會看到越美好的風景。所以,要追尋生命更高的境界,直到人生的最后一天。 二是要不斷探觸內心最深層的感受和思想。我們一般人探觸的思想和感受都是很淺薄的,像我們的呼吸一樣,一般人用到的肺部只有1/10。如果每天保持深呼吸,你就可能用到1/2。探觸內心的感受也是一樣,你每天都要比昨天有更深刻的愛,要比昨天有更寬廣的智慧,要比昨天更懂得寬恕別人,更懂得理解,更懂得跟這個世界來往和溝通。這樣你的內心就會觸及到更深的部分。這在禪宗來講叫“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立在最高的山頭,到海底最深的地方去探究。我每天大概會至少留一個小時靜坐,安靜下來探觸我自己的內心世界。 通過向外旅行和向內旅行,希望這一輩子我們都可以變成更圓滿、更高超、更有力量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