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草根萌芽到野蠻生長再到精耕細作 1998年,“痞子蔡”創(chuàng)作的網絡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風行一時,網絡文學從此進入大眾視野。在歷經20年的發(fā)展后,網絡文學已成為一個龐然大物,深刻影響著社會文化生活。 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絡文學用戶達4億人,45家重點文學網站的原創(chuàng)作品總量超過1646萬種,年新增原創(chuàng)作品233萬多部;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者達1400萬人,簽約作者68萬人。近年來,在網絡作家收入排行榜、網絡文學雙年獎、“百強榜”等各種榜單中,不乏湖南網絡作家的身影。 “從早期的野蠻生長到逐步規(guī)范,從重量不重質進入質量提升階段,創(chuàng)作者也從寫手逐漸向作家轉變,受到社會認可?!敝心洗髮W文學院教授歐陽友權認為,當下的網絡文學迎來歷史拐點。在他主導下,創(chuàng)建了全國首個專門從事網絡文學研究的省級社科基地。 2017年7月,湖南網絡作家協(xié)會成立,隨后永州、益陽、株洲、長沙等地相繼成立市級網協(xié),網絡文學湘軍從此有了“娘家”。始于“為稻粱謀”的網絡文學湘軍開始抱團“為天下謀”。 在爭議中發(fā)展 網絡文學一度低門檻低起點,造一個世界,構建幾個性格怪異的人,讓其拼命掙扎,就可以成就一部網絡小說。而打工仔、白領、青年學生不分職業(yè)、不分年齡,只要有興趣,均可上網寫作,自由發(fā)表。一時間,玄幻、仙俠、穿越、架空、都市題材的網絡小說多如牛毛。 網絡文學轟轟烈烈發(fā)展的同時,也因缺乏文學素養(yǎng)、抄襲同質化嚴重、急功近利、千篇一律打怪升級等問題,引來頗多爭議??觳?、泡沫甚至垃圾,成了很多人對網絡文學最初的印象。 上海網絡作家協(xié)會副會長、湖南常德人血紅(原名劉煒)曾分享了一個真實故事:一位網絡作家一個月稿酬幾十萬元,卻不敢告訴岳父、岳母自己是靠寫網文謀生,也一度被父母認為是通過網絡寫作進行詐騙。 其實,在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隊伍中,一直有人在堅守文學的初心。湘籍網絡作家菜刀姓李為寫好《遍地狼煙》,進行了長達一年多的寫作準備;常德籍作家夢入神機,為寫《龍蛇演義》,四處拜訪武術名家,在習武一年后才動筆。 超長篇幅、高頻更新及連載周期久,是網絡文學最直觀的特點。一部網絡小說動輒數(shù)十萬字,甚至幾百萬字,幾年甚至更長時間都未完結。但更新速度快、篇幅長,也帶來對質量的質疑。 擁有超高產量的血紅潛心網文創(chuàng)作16年,碼下了4800萬字。他坦言:“更新速度對作者來說很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魯迅、巴金、莎士比亞都很高產?!?/span> 湖南網絡作家憤怒的香蕉(原名曾登科)也認為,字數(shù)不是衡量一部網絡小說好壞的標準。事實上,“高質量多更新”已成為網絡寫作行業(yè)的趨勢。 步入黃金時代 2015年,常德籍的向娟成為湖南首位加入中國作協(xié)、首位當選中國作協(xié)全委會委員的網絡作家。 2017年,長沙小伙子二目(原名陳睿)憑借首部連載作品《放開那個女巫》,被評為“中國網絡文學作家最具潛力男作家TOP5”之一。 同年12月,曾登科獲得首屆“茅盾文學新人獎·網絡文學新人獎”。 在第十一屆網絡作家收入排行榜上,前20位作家中湘籍作家占了3席,實力不容小覷。 當網絡文學漸漸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巨存在”,網絡文學作品和網絡作家受到禮遇,逐漸進入主流文壇。 2017年,中國作協(xié)公布的507名年度新會員中,有51名網絡作家。浙江、湖南、北京等20個省市相繼成立網絡作協(xié)、網絡文學委員會。同年,中國作協(xié)在魯迅文學院開設了三期網絡作家研修班,來自40余家文學網站的上百名網絡作家參加了學習。 變化體現(xiàn)出社會對網絡文學的接納與重視。多位網絡作家認為,近幾年,真切感受到網絡作家從最初的無性別、無姓名、無身份,步入到時下的“黃金加冕時代”,從過去的“網絡寫手”到現(xiàn)在的“網絡作家”,稱謂的變化也體現(xiàn)了這一群體身份的變化和地位的提升。 精品化是趨勢 在歐陽友權看來,網絡文學已經走過了數(shù)量膨脹的拓荒期,開始步入品質至上、內容為王時代,精品化創(chuàng)作將是未來發(fā)展的趨勢。 正進入戰(zhàn)略調整期的網絡文學,以不食人間煙火和幻想類作品獨大的狀況將會改變,題材、內容及風格會呈現(xiàn)多元化格局。同時,一批網絡作家大咖和不斷涌入的新銳作者,將更理性地思考網絡作家肩負的社會責任和網絡文學的未來。 與傳統(tǒng)文學作家接觸的過程中,曾登科感受到傳統(tǒng)文學和網絡文學之間的割裂依然嚴重。他認為,文學有階梯性,傳統(tǒng)文學在注重內涵的同時,需考慮可讀性;網絡文學不能是“快餐”,要給讀者以思考,兩者結合,才是完整健康的文學體系。 網絡改變了文學的載體、傳播方式、閱讀習慣和表現(xiàn)方式,卻不能改變文學本身,如情感、想象、良知、語言等要素。歐陽友權建議,“慢下來,沉下來,靜下來,以‘文學’的品相消弭網絡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的邊界,這是網絡文學所要追求的目標?!?/span> 網絡終將要進入文學,文學終將要借助網絡,這是大勢所趨。作為網絡作家,向娟堅信,通過每一個具體的寫作行為,讓傳統(tǒng)文學和網絡文學互相輝映,將成就一個文學的新時代。 來源:《湘聲報》 |
|
|
來自: 瀟瀟雨ekg9m5f4 > 《文學一中國現(xiàn)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