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的學習與生活 第一篇在這里 ? 大家知道,我本人是研究鋼琴練習曲的,但總不能因為我自己研究這個,就給學生塞一籮筐的練習曲去彈吧? 如果平時在鋼琴教學中只給學生彈練習曲,我的下場可能… 所以,我在教學中恰好相反,給學生彈的練習曲作品反而不會太多,只是縮小到必要的技能練習作品。 那,到底要給初級學生選一些什么作品來彈呢? ? 2、鋼琴經(jīng)典必彈(1-9冊) 這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套鋼琴教材,由美國鋼琴教育界的老司機,馬格瑞博士選編,上海音樂出版社引進美國Alfred出版社的版本。 為什么喜歡呢? 一般這種選編性質的教材,基本上就是作曲的各路人馬粉墨登場、風騷走位的時候,管你是貝多芬還是無名之輩,對于練習者都是一樣的:喜歡就練一首,不喜歡就pass掉。同樣一本書里面這么多作品,我憑什么點你的鐘呀?大家的作品拿出來拼的是什么? 我覺得有兩點:一是旋律好聽;另外是音樂、技巧的針對性。 首先這一套教材,它們的選曲都非常好聽! 我覺得不管20世紀的音樂怎樣搞得亂七八糟的,但是在很多人眼里,旋律優(yōu)美的好處還是很吸引人的。 除了好聽以外,教材的選曲還不拘一格,涵蓋了300年間鋼琴文獻的許多作品。 當中有著名的作品,如說巴赫的創(chuàng)意曲、《安娜·瑪格琳達音樂筆記》(巴赫初級鋼琴曲集)里的一些作品。 佩措爾德:小步舞曲(選自《安娜·瑪格琳達音樂筆記》) 不介意冷門,如Türk、K?hler、Duncombe、Gurlitt…等人的作品。這一幫家伙到現(xiàn)在為止,也只能在格羅夫之類的音樂辭典才能找到名字了,但這并不就能否定他們曾經(jīng)寫過很不錯的作品! Niels Gade:小女孩的舞曲 有例牌常見的古典音樂:莫扎特、貝多芬、門德爾松、肖邦…等人的作品。 肖邦:a小調(diào)圓舞曲(遺作)有20世紀現(xiàn)代派的作品,如巴托克、普羅科菲耶夫、馬蒂努…等人,而且選的基本都是20世紀作品里面旋律比較傳統(tǒng)、好聽的作品。 巴托克:6首羅馬尼亞民間舞曲 也有爵士領域的作品,比如在第9冊里面就選入了美國喬普林(Scott Joplin,c.1867/68-1917)的《菊花》和《安逸的優(yōu)勝者們》。這都是非常棒的鋼琴作品,早期Jazz的Regtime的風格,粉好聽,程度也不算難! 說真的,一般人彈喬普林的作品,都會選擇他最出名的那首《賣藝人》,但是那個作品右手的8度,對于這個程度的學習者而言,多少還是有些拗手的。況且喬普林的作品,經(jīng)常會因為他本人“非鋼琴職業(yè)”的這種情況,導致作品的技巧、難度分布都不太平均。
喬普林:安逸的優(yōu)勝者們
相對而言,巴斯蒂安的《世界鋼琴名曲集》在選曲方面就有些保守了。 另外這套教材的每個作品都附有作曲家的英文名字,還有詳細的作品英文名字、作品號。用學術話來說,就是做的很嚴謹;對于想進一步了解這些作品或作者的人來說,也方便他們?nèi)ゲ殚啞?/span>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點,不會像國內(nèi)的書一樣隨便摔一個中文譯名,有些不規(guī)范的翻譯名,到時就滿世界找死人。
那這套《鋼琴經(jīng)典必彈》有沒有什么不足呢? 也有! 這套教材畢竟不是純粹的練習作品,所以當中的技巧針對性可能會稍微弱一些;另外當中好些巴洛克的作品,比如《安娜·瑪格琳達音樂筆記》中著名的《G大調(diào)小步舞曲》,編者把當中應有的裝飾音全去掉了。 這樣的好處是更容易彈,但壞處就是破壞了當時音樂的風格體現(xiàn),變得不那么有趣了,而且也沒能讓學生從一開始就體會到巴洛克時期的裝飾音是怎么回事。
不管怎樣,我覺得這套作品里的選曲,對于學生掌握各個時代的風格,還有樂感培養(yǎng)的方面還是非常棒的! 所以我十分推薦這一套! 教材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引進,大家喜歡的話,可以到上海音樂出版社的官方微店、亞馬遜或者當當…購買。個人建議如果這些網(wǎng)站有的話,就別去某寶了。我自己通常是先上亞馬遜或者當當買,上面沒有了,才去某寶,因為第一省郵費,第二不會買到翻版書,哇哈哈! ~ 未完待續(x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