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曾國藩說過:“多思不若養(yǎng)志,多言不若守靜,多才不若蓄德。”這段話的意思是:如果你找不到更好的成功方法與策略,與其絞盡腦汁的焦慮思考,則不如停下來,想想為什么做這件事情,將來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有什么高遠的志向。 ‘為什么’比‘怎么做’更加重要,有些朋友跟我講她掌握了50種減肥的方法,結果也沒有減肥成功,原因何在?因為她只記住了答案,而忘記了問題本身(即為什么而減肥),所以,為什么而減肥,比減肥的方法更重要。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立志要趁早,30而立,核心是立志,知道自己未來30年應該往那里走,即使人生再遇到挫折、也會坦然處之,因為你的心是有根的,人生是充滿希望和期待的。30歲之前,把你該犯的錯誤都犯完,這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你到了40歲、50歲還在犯錯誤,別人會說你長不大,因為一個人的成功,不是因為你失敗的少,而是因為你失敗的多,只不過這些失敗別人沒有看見罷了;反之,一個人失敗,不是因為你失敗的多,而是因為你失敗的少,失敗一次就畏首畏尾,膽怯不敢再次嘗試。 所以多思不若養(yǎng)志,志是業(yè)的根,沒有根的思考和努力,最終都是白費力氣。 “多言不若守靜”這句話的意思是:“群居守口,獨居守心”,一個人說話是一種表達,傾聽何嘗不是一種尊重與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說是大部分的時間是以自己為中心,傾聽而是以他人為中心,別人對你更感興趣,還是對自己更感興趣哪?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說話是一個藝術活,說話很容易,說對話很難,說合適的話更是難上加難,說到別人喜歡聽就成為了一種說話的藝術。說話的四大原則:1、不懂時,不亂說;2、懂的時,不多說;3、心亂時,慢慢說;4、沒話時,不要說; 當代社會很多人巧舌如簧,能言善辯,甚至經(jīng)常自己跟自己辯解,于是我就給借口下了一個定義:即借口就是說服自己并讓自己心安理得接受失敗的理由,就叫做借口。借口都是客觀存在的,都是在證明自己是對的。 “日間功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藥?!?/strong>——注:為日常瑣事煩惱時,靜坐為益;懶惰時,讀書為益;對癥下藥。 所以,多言不若守靜,靜則能明,明后能定,定者能動,動則能成。 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多才不若蓄德,”,這句話的意思是,才能本身是件好事,但千萬不要忘記后邊那句話,犯錯誤的人往往都是有能力的人。因為,幾乎所有組織領導用人的標準是:德高者居高位,功勞多種得獎勵。即 一個人越往上走,對能力的要求是退而求其次的,對德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反之,如果能力很強,德性不夠,領導會拿金錢獎勵你,會拿名來敬你,但絕對不會把重要的崗位與核心的權利交給你。 為人處世的功夫,明白道理只是基礎,能夠做到克己才能實現(xiàn)。但克己不是壓抑自己,因為克己的實質,不是源于外在的壓迫,而是源自內心的不平。人心若平,世間便無不平之事。所以克己的真正指向,是修煉自己的心,修養(yǎng)自己的境界。(本文為閆明老師原創(chuàng),勿侵權) 閆明:TMCC國際認證高級管理教練導師、清華、人大、北大EMBA特聘客座教、新加坡博維管理咨詢首席管理導師 點擊關注閆明老師頭條號,更多企業(yè)經(jīng)營智慧等著您。閆明老師是中國著名領導力、管理專家 |
|
|
來自: 孤島閑雲(yún)p0jsga >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