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亞洲的古典音樂舞臺甚是熱鬧,歐洲的著名交響樂團紛紛來中國和亞洲各大城市做巡演。11月18日、19日連續(xù)兩個晚上,巴伐利亞廣播樂團在臺北奉演了兩套純正德奧風格的交響名曲。原本是該團總監(jiān)楊松斯執(zhí)棒,因大師身體抱恙,請祖賓·梅塔代替,雖然排練合作期非常短,卻絲毫沒有影響音樂會的質(zhì)量,對樂迷而言算是另一種意外收獲。 第一晚的曲目是舒伯特的《羅莎蒙德序曲》《D大調(diào)第三交響曲》和理查·施特勞斯的交響詩《英雄的生涯》。雖然梅塔身體狀況并不在最佳狀態(tài),只能坐在輪椅上指揮,仍然顯得熱情飽滿,一絲不茍,令樂迷們十分感動。一前一后演繹的舒伯特和理查·施特勞斯,在梅塔的指揮下樂團表現(xiàn)出世界水準,無論是舒伯特音樂中的古典余韻,還是理查·施特勞斯管弦樂的絢爛和雄渾,都讓樂迷們大呼過癮。 第二晚的演出曲目是莫扎特的《C大調(diào)第四十一交響曲(朱比特)》和馬勒的《D大調(diào)第一交響曲(巨人)》,兩部交響的創(chuàng)作相隔100年,交響語言迥異,各代表古典和浪漫的典型特征,都是交響音樂歷史上的豐碑作品。梅塔的指揮素以博采眾長、嚴謹全面著稱,他的指揮動作表面上看樸實,甚至有些單調(diào),卻在細節(jié)上有很多表情,在充分調(diào)動樂手個性發(fā)揮的同時,保持音樂的流暢和完整性。上半場的莫扎特,四個樂章可謂一氣呵成,隨手拈來、輕松自如,有酣暢淋漓的聆聽快感。不過,在筆者聽來,過于老練和嚴整,也少了一些人們常常期待的、莫扎特那種生動的“頑劣”和“任性”。本場音樂會的重頭戲顯然是馬勒,《D大調(diào)第一交響曲(巨人)》也是當今樂迷們最為熟悉和“雅俗共賞”的經(jīng)典。馬勒更是梅塔大師所擅長的浪漫作曲家。第一部分的第一樂章,梅塔讓樂隊鋪墊了一個令人清新而又神秘的自然聲場。雖然弦樂稍顯黯淡,但是銅管和木管樂器的獨奏顯示出奇妙的效果。梅塔也許特別鐘情第二樂章《花之歌》,馬勒后期修改時刪除這一樂章,所以在演奏中常常被省略。這一樂章特別強調(diào)弦樂的優(yōu)美和開闊,將這首“傷感的小夜曲”演繹得十分動人。第二部分的第四樂章在寂靜中開始,認真中不失詼諧。第五樂章真是“閃電劃破烏云”,那種驚天動地的音樂聲響,需要各組樂器演奏家都具有非常過硬的演奏本領,才能做到既有音樂又有戲劇張力和震撼效果。 隨著大師的振臂一揮,樂曲終止的瞬間自然是山呼海嘯般的掌聲和歡呼聲。大家的熱情大師心領神會,直接加演了一首約翰施特勞斯的曲子。依然是熱烈的掌聲,大家有萬般的不舍,但是不能讓大師過于勞累,全場樂迷和樂手自覺等待大師拄著拐杖緩緩走向后臺,向他的背影行注目禮。82歲高齡的祖賓·梅塔行動不便,卻欣然臨時代替楊松斯進行強度極大的亞洲巡演,他們都是世界音樂舞臺上的巨人,這種特殊的“合作”令人暖心。 文 | 麥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