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養(yǎng)魚老道 原創(chuàng) 在開缸養(yǎng)水的過程中,有些魚友總是感覺到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不知道到底去怎么倒騰為好,特別是一些魚友甚至于主魚還未入缸,這個水質就已經搞不清了,原因到底在哪里? 我們還是回到問題本源吧,假如魚缸里除了一缸水啥也沒有,這個水質可能長時間都能夠保持清澈見底的,但是為什么到了我們手里添加了濾材和過濾系統(tǒng),水質反而不清了呢,這不是很奇怪嗎? 一、濾材殘渣太多 當我們開啟了過濾系統(tǒng)之后,雖然水里什么也沒放,但是依然肉眼可見很多雜質,這一般的來說就是各種濾材的殘渣,我們沒有處理干凈而已,這個簡單啊,停掉過濾,抽取底部雜質即可。 二、魚缸里加入了過多的東西 至于什么東西,大家自己去猜,為什么本來很清澈的一缸水,假如說濾材也沒有任何雜質的話,濾棉是新的、各種濾材也是新的,水質怎么可能會混濁,哪會有這個道理呢? 那么水質混濁會來源于哪里?水質穩(wěn)定劑、水質調節(jié)劑、含有凈水劑成分的硝化細菌等等吧,挨樣往魚缸里加吧,只有這些東西進入到了魚缸里才會導致水質混濁,難道不是嗎,再沒有別的東西了呀? 就在剛才,一位魚友還因為開缸失敗找到了我,還沒放魚水就混了,結果很簡單,仔細詢問之后,就是因為他購買的所謂的硝化細菌中,人家明白的就寫著含有凈水劑的成分,而如果魚缸物理過濾不強大,凈水劑不能夠被過濾棉有效濾除,魚缸水很快就成了一缸米湯,再想要恢復就很難了。 所以說,養(yǎng)魚老道就不明白了,我們?yōu)槭裁匆ヌ砑舆@些東西呢,再說了,真正的硝化細菌可能會渾水嗎?因此說,如果我們沒有把握能夠買到真正的硝化細菌,我看還不如不去折騰為好。 我們就這樣子把困好的水放到魚缸里,靜置兩三天,然后開啟過濾、氧氣裝置和加溫裝置,運行個三到五天,如果魚缸底部如果有雜質,那我們也好判斷啊,肯定就是濾材上的,適當停掉過濾,抽取一下底部雜質就可以了。 如果做了以上工作,魚缸水質還會渾濁的話,那就把魚缸砸了吧,有可能是玻璃掉色了,還會有其他的原因嗎?哈哈。 三、主魚入缸之后渾水怎么辦 當主魚入缸之后,一切的雜質來源只有一個因素,有機物過多,魚缸里的有益菌群還沒有建立,大家注意啊,我說的是魚缸里的有益菌群,不是硝化細菌,大家不要再搞錯了。 那么剩下來的問題就很好辦了,我們不要再去管魚缸里有多少什么細菌了好不好?我們只要控制住魚缸里的有機物,一切就全部搞定,哪有那么復雜? 缸底的糞便多了,我們就適當抽取一下缸底,偶有少量糞便或者水質略有白濁,我們無需理會,讓魚缸里的細菌它們自己去互相戰(zhàn)斗,尋找平衡就是了,我們只需把過濾棉上的那點雜質留給它們享用就足夠了。 只要我們能夠根據魚兒的排便情況去控制喂食,一般的三到五天之后,水質自然就會清澈了,就是這么簡單。 魚缸的水質之所以不清澈,無外乎魚兒飼養(yǎng)密度過大、投喂魚食過多,物理過濾不及格,我們從這三個方面去尋找原因就可以了,其他的問題無需多慮。 一般的主魚入缸一周左右,魚缸內部的菌群就會首先達到相對的平衡了,這個功勞完全的取決于我們對于魚缸內部有機物的控制,別無他法。 只有魚缸內部的菌群率先達到了平衡之后,硝化細菌才會在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慢慢的繁衍生息,直至最終達到整個魚缸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平衡。 所以說,現(xiàn)在養(yǎng)魚老道認為,開缸養(yǎng)水的重點就是消滅雜質和有機物,而不是去往魚缸里添加什么所謂的雜質和有機物,以前我們是不是都做反了呢? 對于所謂的大型、高貴的觀賞魚來說,有的魚友可能會用到闖缸魚,那就把闖缸魚當做主魚就是了,其實道理上和上述步驟一樣,最終也是這個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