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源 有虛 有熱 七情過極 氣沖血海 陰陽別論云陰虛陽搏謂之崩婦人脾胃虛損致命門脈沉細而數(shù)或沉弦洪而有力寸關脈亦然 皆由脾胃有虧下陷于腎與相火相合濕熱下追經(jīng)漏不止其色紫黑如夏月腐肉之臭中有白帶者脈 必弦細寒作于中中有赤帶其脈洪數(shù)病熱明矣。必腰痛或臍下痛臨經(jīng)欲行先見寒熱往來兩筋急縮 見脾胃癥出現(xiàn)或四肢困熱心煩不得眠臥心下急宜大補脾胃兩升舉血氣可一服而愈或人故貴脫 勢人事疏少或先富后貧心氣不足其火大熾旺于脈血之中又致脾胃飲食失節(jié)火乘其中形質肌肉 容顏似不痛者此是心病不行于診脾胃飲食不調其癥顯矣?;蚪?jīng)水不時而下或適來適斷暴下不止 治當先說惡死之言令拒死而心不動以大補氣血之藥治其心痛補陰瀉陽而經(jīng)自止矣。痿論云悲哀 太甚則胞絡絕也內動發(fā)則心下崩數(shù)溲血也故本經(jīng)曰:大經(jīng)空虛發(fā)則心脾傳為脈痿此之謂也夫婦人崩者由傷損沖任二脈血氣俱虛蓋沖任之脈為經(jīng)脈之海血氣之淵外循經(jīng)絡內榮臟腑若未損傷 則陰陽和平而氣血調適經(jīng)下依時若勞傷過極以致臟腑俱傷而沖任之氣虛不能約制其經(jīng)血故忽 然 治法 一治崩漏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熱涼血以澄其源末用補血以還其舊此治漏之法也。 崩漏則治其標,宜用白芷煎湯調百草霜末甚者用棕 灰溫酒調服 崩漏有熱,宜用 四物湯加人參 黃芪 白朮大補之藥 因怒氣沖傷血海暴漏不止者宜行氣養(yǎng)血用 四物湯加香附 青皮 陳皮 白朮 勞傷氣血經(jīng)水非時而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雜臍腹冷痛經(jīng)久不止,宜用 伏龍肝散 勝金丹 膠艾湯 脾胃氣虛暴漏崩下,宜用 四物湯合 四君子 東加 消導藥 憂思過度損傷心臟崩下不止,宜用 柏子仁湯 血因熱暴崩漏不止,宜用 涼血地黃湯 解毒 崩久不止,宜用 十灰丸 當歸散 阿膠地黃湯 治方 治勞傷氣血經(jīng)水非時而下或血如黑豆水或片或塊臍腹作痛者 當歸 川芎 伏龍肝 官桂 赤石脂 干姜 熟地 艾葉 麥門冬 甘草 姜棗煎 治崩不止 熟地 芍藥 當歸 艾葉 阿膠 川芎 甘草 白水煎服 治婦人思慮過度勞傷心臟崩下不止 柏子仁 鹿茸 川芎 香附 甘草 當歸 川續(xù)斷 小草 阿膠 姜水煎服 治血熱暴崩不止 生地 當歸 芍藥 黃連 黃柏 升麻 川芎 荊芥 黃芩 柴胡 甘草 紅花 本 白 治血熱崩漏 當歸 黃芩 芍藥 黃連 梔子 川芎 黃柏 地黃 白水煎服 治漏下久不止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 紅花 厚樸 烏梅 荊芥 生地 艾葉 蒼朮 黃芩 黃柏 伏 治崩漏因傷氣血五色相雜臍腹冷痛 本 當歸 赤石脂 芍藥 人參 白薇 川芎 桂心 牡丹皮 白芷 白朮 沒藥 玄胡索 甘草 白茯苓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化下 治崩中下血不止 黃絹灰 馬尾灰 藕節(jié)灰 艾葉灰 蒲黃灰 蓮蓬灰 油發(fā)灰 棕櫚灰 綿花灰 赤松皮灰(各等分) 上為末,醋糯米和丸,如桐子大,每服百十丸米湯送下 治婦人崩漏不止 當歸 龍骨( ) 香附(各一兩) 棕毛灰(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用米湯送下 |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100.實用中醫(yī)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