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用”探源 【提要】 本文從體、用古文的同源性,《禮記·中庸》的體用關(guān)系,甲骨文卜辭“干支”探源,《尚書·洪范》與《周易》的“貞悔”之法,分述中國哲學(xué)體用概念的起源。 
 1.體、用二字古文同源 (1)豊、用在卜辭連用 體的繁體為體,本義是身體,讀豊,體、禮的初文都是豊,豊、用在卜辭連用: 叀茲豊用?弜用茲豊?叀茲豊用王? (《甲骨文合集釋文》30725) 丙戌卜叀新豊用。(《殷契粹編》232) 圖1:甲骨文豊字 叀[zhuān],謹(jǐn)也。豊,《說文》“行禮之器也。從豆,象形。凡豊之屬皆從豊。讀與禮同?!必N是盛玉的豆器,作祭祀之用。 (2)體、用皆從骨 體,《說文》:“緫十二屬也。從骨豊聲。” 身體之所以從骨,是因為肉體死后百年,唯骨架存焉。骨骼長久,烏龜壽長,故古人取骨骼、龜甲占卜。《論衡·卜筮》:“子路問孔子曰:‘豬肩羊膊可以得兆,雚葦藁芼可以得數(shù),何必以蓍龜?’孔子曰:‘不然,蓋取其名也。夫蓍之為言,耆也;龜之為言,舊也。明狐疑之事,當(dāng)問耆舊也。’” 用,《說文》:“可施行也。從卜從中。衞宏說。” 圖2:甲骨文用字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為骨版;從卜者,示骨版上已有卜兆。卜兆可據(jù)以定所卜可施行與否,故以有卜兆之骨版,表施行使用之義?!?/span> 《詩·衞風(fēng)》:“爾卜爾筮,體無咎言?!薄?/span>毛詩正義》:“體,兆卦之體?!贝颂幍摹绑w”仍然有卜骨的古義。 “用”字常見于甲骨文卜辭,在《周易》卦爻辭中也是頻繁出現(xiàn),凡三十八卦,五十八見。乾坤兩卦有“用九”、“用六”爻題,體現(xiàn)了“用”字占卜的古義。 
 2.《禮記·中庸》與體用 《禮記·中庸》:“見乎蓍龜,動乎四體?!斌w用皆歸于至誠,而蓍龜與人之四體連用,則是沿襲卜骨的古義。 體,源于豊,體字的使用或興盛于西周,原始的祭祀逐漸提煉出禮儀,合乎祭祀禮儀的身體舉止謂之“體”,今之“得體”、“體面”等詞就是源于禮儀。 《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dá)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敝袨榇蟊荆词求w;和為達(dá)道,即是用。庸,《說文》:“用也。從用從庚。”致中和,與帛書《老子》“萬物負(fù)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同義?!疤斓匚谎?,萬物育焉”,正是“用”的“可施行”之義。 
 3.“干支”的體用特征 干支是五行學(xué)說的具體參量。先秦《世本·作篇》云:“大撓作甲子?!薄凹鬃印奔锤芍?。據(jù)東漢宋衷注,大撓是黃帝的史官,所以《作篇》認(rèn)為干支始于黃帝時代。 《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薄渡胶=?jīng)·大荒西經(jīng)》:“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帝俊,即帝嚳,在黃帝之后,堯帝之前。 《爾雅·釋天》: 大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qiáng)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陽。──歲陽。 大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zhí)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協(xié)洽,在申曰涒灘,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xiàn),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奮若。載,歲也。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歲名。 月在甲曰畢,在乙曰橘,在丙曰修,在丁曰圉,在戊曰厲,在己曰則,在庚曰窒,在辛曰塞,在壬曰終,在癸曰極。──月陽。 正月為陬,二月為如,三月為寎(bǐng),四月為余,五月為皋,六月為且,七月為相,八月為壯,九月為玄,十月為陽,十一月為辜,十二月為涂。──月名。 這是古人用十天干紀(jì)年、十二地支紀(jì)月的記載。歲陽即天干紀(jì)年,歲名即地支紀(jì)年。月陽即天干紀(jì)月,月名即地支紀(jì)月。名,從夕,地支為陰。 在武丁時期的一塊牛胛骨上刻著完整的60干支表,這是目前見到的最早、最完整的干支表。 圖3:商代武丁時期60干支表 (郭沫若,甲骨文合集37986,中華書局,1978-1983年) 
 《史記·律書》將十天干謂之十母,十二地支謂之十二子。《淮南子·天文訓(xùn)》相同:“數(shù)從甲子始,子母相求?!辈嚏摺对铝钫戮洹罚骸按髽锊晌逍兄椋级肪V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枝干相配,以成六旬。”又:“有事于天則用日,有事于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故有枝干名也?!?/span> 《老子》曰“地法天”,則是地由天生,故以天干為母,地支為子。以此,干支屬于形而上的數(shù)學(xué)物理哲學(xué)概念,已具備體用的特征了。干支的使用至少有四千多年歷史了。 
 4.《尚書·洪范》與《周易》“貞悔”之法與體用 《尚書·洪范》:“七,稽疑: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曰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span> 大意: 七,是用卜筮解決疑惑:選擇任命負(fù)責(zé)卜筮的官員,命令他們掌管占筮的方法。龜兆有的像下雨,有的像雨后初晴,有的像霧氣蒙蒙,有的像時隱時現(xiàn)的云氣,有的像兩軍交戰(zhàn),卦象有內(nèi)卦有外卦。一共有七種,前五種用龜甲卜兆,后兩種用蓍草占卦,根據(jù)這些推演變化決定吉兇。 天乃錫禹《洪范九疇》是“天乃錫禹”,故“貞悔”之法適用于三易《連山》《歸藏》《周易》。六十四別卦,每一卦各有上下經(jīng)卦,按《周易》,下卦為貞,上卦為悔。 《乾文言》曰:“貞者,事之干也?!必懟诘呢?,是指主干,即體。 《說文》:“,《易》卦之上體也。《商書》曰貞曰。從卜每聲?!边@里的《商書》是指箕子的《洪范九疇》,因箕子是殷商人故。 《系辭傳》“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悔字古文從卜每聲,應(yīng)該是指《易經(jīng)》的“吉兇悔厲無咎”等占斷辭而言,也就是“用”。 故《易經(jīng)》的“貞悔”內(nèi)外卦關(guān)系即是體用關(guān)系。不僅如此,《易經(jīng)》有卦辭有爻辭,卦辭是一卦的卦體之系辭,而爻辭則是六爻之分系辭,這也是體用關(guān)系。 《周易》謂之中國哲學(xué)之源,《周易》的貞悔之法也是體用哲學(xué)的源頭。 
 【文獻(xiàn)參考】 1.干支歷法起源考,見拙著《周易詮釋》蘭州大學(xué)出版社2016.9 2.陳仁仁.《易經(jīng)》“用”字試解,周易研究2010年第2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