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烏頭子根的加工品。臨床上使用的有黑順片、白附片、鹽附子等三個品種,我們都知道附子有毒,經(jīng)過炮制后,其毒性可以減小,但是并不能完全消除,因此在臨床使用中,應嚴格控制其劑量在3-15克,嚴格控制其適應癥,并且在煎煮上也是有講究的,應先煎、久煎,一般可以煎1-2個小時,我們像知道煎多久附子的毒性變小了的方法如下:先煎一段時間后,可以用筷子沾取少量到嘴里嘗一下,如果還有麻舌感,應將繼續(xù)煎煮至沒有麻舌感為止。 一般來說,嚴格控制劑量和適應癥使用附子,是相對比較安全的,但是不慎出現(xiàn)附子中毒了,該怎么辦呢? 提到附子的毒性,我們不得不先了解一下附子的化學成分。附子主要含烏頭堿、新烏頭堿、次烏頭堿、去甲烏頭堿、去甲豬毛菜堿、塔拉烏頭胺、異飛燕草堿、新烏寧堿等雙酯型生物堿以及苯甲酰新烏頭原堿、苯甲酰烏頭原堿、苯甲酰次烏頭原堿等單酯型生物堿等化學成分,其中雙酯型生物堿是附子的主要活性和毒性成分,其毒性成分主要包括烏頭堿、中烏頭堿等,可引起心律失常。而煎煮、蒸制等炮制方法能使雙酯類生物堿分解為苯甲酰單酯型生物堿和氨基醇類生物堿,使得毒性降低。故經(jīng)熱炮制以及久煎等方式可以降低附子毒性。當然附子與干姜、甘草等同用也可以降低毒性。 附子中毒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口腔灼熱、發(fā)麻(從指頭開始漸達全身)、流涎、惡心、嘔吐、疲倦、呼吸困難、瞳孔散大、脈搏弱而緩、皮膚冷而黏、臉色發(fā)白,嚴重者可能突然死亡。 對于附子中毒者,如果癥狀輕微者,可以經(jīng)過催吐或者吃冰綠豆沙以及大劑量甘草煎液來緩解。嚴重者應立即到醫(yī)院進行搶救處理。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作為用藥依據(jù),請在醫(yī)師的指導下用藥,有什么疑問或者觀點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 |
|
|
來自: 你到哪里去了呢 > 《★附片大全.配夏姜草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