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也可以說,是一部血與火組成的人類戰(zhàn)爭史。人類發(fā)動戰(zhàn)爭的理由林林總總,有為了奪取最高統(tǒng)治權的,有為了奪取戰(zhàn)略資源和領土的,有為了女人的,有為了國仇家恨的。 但在西漢時期,漢武帝曾經對遠距自己幾千里之外的一個西域小國發(fā)動了時達數(shù)年的戰(zhàn)爭,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而目的,僅僅是為了一匹馬。 公元前104年,距離漢朝與北方強敵匈奴的漠北決戰(zhàn),已經過了十五年,這一年,漢武帝56歲,他統(tǒng)治下的王朝正如旭日一般,雄踞東方,放眼海內,他似乎已經找不到對手了。但就在這一年,在遙遠的西域,一個叫大宛的小國,因為一匹馬,就激起了漢武帝極大的憤怒。以至于他立刻組建了遠征的軍隊,要遠涉大漠和雪山,趟平這個西域的彈丸之國。 什么樣的馬,讓漢武帝如此的動心呢?這種馬,就是名滿天下的汗血馬。 汗血寶馬,學名阿哈爾捷金馬,原產于土庫曼斯坦。據(jù)說,這種馬體型高挑優(yōu)美,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更有步伐輕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等等優(yōu)點,可以說是馬里的極品,馬中的阿斯頓馬丁了。 漢武帝非常喜歡馬,他曾經寫過《西極天馬歌》表達自己對馬的喜愛,以及把馬作為他宏偉帝國理想息息相關的戰(zhàn)略資源的情愫。'天馬徠從西極。經萬里兮歸有德。承靈威兮降外國。涉流沙兮四夷服。'汗血馬無疑是漢武帝非常喜歡的馬匹。 很多年以前,當從西域返回長安的張騫向他介紹這種傳說中可以流淌出像血一樣鮮紅的汗的寶馬的時候,漢武帝就十分想得到它?!稘h書》記載漢武帝'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及得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馬',宛馬曰'天馬'云。' 一開始,漢武帝打算以和平手段得到汗血馬。 他派遣使臣,帶黃金二十萬兩及一匹黃金鑄成的金馬去大宛國都,求換汗血馬。但大宛國王毋寡以汗血馬為大宛國寶而拒絕,漢朝使節(jié)就在毋寡面前,破口大罵,并把金馬擊碎,掉頭而去,毋寡因而大怒并殺死使團,奪走金銀財寶。 先禮后兵,先禮的結果是小小的大宛國居然殺死了漢帝國的使者,于是,盛怒之下的漢武帝決定,后兵。以當時漢帝國橫掃匈奴、消滅南越、閩越,暴打西南夷,睥睨天下的實力,大宛拿什么抗衡呢? 大宛最強大的武器,就是它和漢帝國之間的距離。大宛位于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的交界的費爾干納谷地,距離漢帝國腹地幾千里之遙,中間夾雜著無數(shù)的大漠、雪山和無人區(qū)。 等漢朝的軍隊不遠萬里來到大宛,早已經精疲力竭,而且補給根本跟不上,不用打大宛就贏了。事實也完全和大宛國王想的一樣,漢帝國發(fā)動的這次戰(zhàn)爭,一開始十分不順利。 漢武帝派自己親信的大舅子李廣利帶兵進攻大宛,一路上,李廣利發(fā)現(xiàn)他們面對的敵人不止有大宛,還有西域上一連串不太服從漢帝國的小國,他們紛紛堅壁清野,不支持漢朝的軍隊西進。 于是李廣利只能一個蘿卜一個坑的走,打下一個地方,補給一些糧草,繼續(xù)走,等他的軍隊走到大宛的時候,只剩下了幾萬的餓的要死的人了,面對大宛的銅墻鐵壁,李廣利很識趣的撤軍回家了。 一征大宛的失利,讓漢武帝這個極為自信的皇帝大為震怒,這一年他56歲了,已經開始逐漸走向他經常犯錯的老年了。他給李廣利補充了幾萬軍隊,要求他再攻大宛,而且這次他下了死命令,不攻破大宛你們就都別回來了。 李廣利軍團再度出征,可以說為了這次戰(zhàn)爭的勝利,漢武帝下了血本。這只軍團有十萬頭牛、三萬匹馬、眾多驢和駱駝以及充足的糧草,此外,他還征調了十八萬大軍為李廣利軍團防守側翼,防止匈奴和其他小國的干預。 一句話,不成功便成仁,面子、大宛國土和寶馬,漢武帝都想要。 這次的戰(zhàn)爭結果沒有意外,面對漢帝國的精銳之師,西域小國們紛紛被向砍瓜切菜一樣的滅掉,其中輪臺國甚至被漢軍屠城。最后,大宛國在漢軍的圍攻下發(fā)生了內亂,大臣和貴族們殺死了國王毋寡,獻出寶馬,向漢帝國投降了。 漢武帝得到了他想要的汗血馬,漢帝國也爭回了面子。但歷史上對這場因為馬而引發(fā)的戰(zhàn)爭一直褒貶不一,也有觀點認為漢武帝為了一匹馬和自己的面子勞師遠征,可以算得上窮兵黷武,勞民傷財,為漢武帝晚期漢王朝的經濟大衰退和政治混亂埋下了禍根。 |
|
|
來自: 陽關殘雪 > 《敦煌文史與古絲綢之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