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某,女,53歲,長沙市人。門診病例。 初診(2004年12月15日):訴患冠心病五年,10月11日和11月20日先后發(fā)生胸悶,氣短,氣憋,心口痛。疼痛牽涉左肩背。伴四肢僵直,手足厥冷。每次發(fā)作都因情緒變化,焦慮所致。自服“速效救心丸”緩解。平日常服用丹參滴丸等?,F(xiàn)時感心悸、胸悶、氣短、乏力。常呃逆、噯氣、腹脹滿。診見患者唇色暗淡,手足不溫,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而滑。 辨證:心氣虛痰濁閉阻。 治法:補氣通陽,化痰寬胸。 主方:十味溫膽湯合瓜薤桂枝湯。 處方:白參片20g,丹參20g,炙遠志10g,法夏10g,枳實10g,茯苓15g,炒瓜蔞10g,薤白10g,桂枝10g,陳皮10g,厚樸10g, 甘草10g。10劑,水煎服。 二診(2005年1月23日):訴服藥后,病情好轉(zhuǎn)。5日前因心情緊張而突發(fā)前癥。胸悶、心口痛、氣憋、氣短、四肢厥冷、拘攣。自服西藥后得到緩解?,F(xiàn)感胸悶,乏力,腹脹滿。診見舌質(zhì)紅,苔薄白,脈細滑。改用生脈散合二味參蘇飲合瓜薤桂枝湯。 處方:白參片20g,麥冬15g,五味子10g,炒瓜蔞10g,薤白10g,桂枝10g,蘇木10g,陳皮10g,枳殼10g,炙甘草10g。10劑,水煎服。 三診(2005年2月4日):訴服藥后前癥悉減。但時覺胸悶,氣短,腹部脹滿,時呃逆,大便溏。舌紅,苔薄白,脈細。擬香砂六君子湯合瓜蔞桂枝湯。 處方:西洋參片10g,丹參20g,炒白術(shù)10g,茯苓20g,陳皮10g,法夏10g,廣香6g,砂仁10g,炙甘草10g,炒瓜蔞10g,薤白10g,桂枝6g。10劑,水煎服。諸癥愈。 按:患者胸悶、心悸、氣短,而舌淡苔白,脈沉細,肢厥。系“陽微陰弦”之胸痹。故以補氣通陽,化痰寬胸為法。 | 
|  | 
來自: 谷山居士 > 《醫(yī)藥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