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秦漢璽印在端莊規(guī)整中蘊生巧變,是古代工匠出于實用目的集體無意識創(chuàng)作的結果,那么,取鳥蟲篆入印,就可看成是有意識加入自我審美主見的藝術創(chuàng)舉了。鳥蟲文字是在廣泛認同的正體書風(如小篆、繆篆等)的基礎上加以花寫變形的美飾體,通過花飾形態(tài),微妙地折射出鳥飛魚躍、生意盎然的感官印象。 日利 漢玉印“日利”,此印在章法上以字形大小對印面空間作了疏密不等的分割,在整體較長的線形間形成了短調塊面,就好像飛鳥的羽翅,而刀部起首的一筆,用刀輕入曲折而下,靈巧又充滿彈性,宛似長長的鳥頸,既深化了印面虛實對比關系,又保持了筆意與刀味,手段高明,令人賞心悅目。 日利 同樣一方漢印“日利”表現手法卻又兩樣。上一方印文字基本按繆篆寫法,利用略飾的鳥形來增添變異,而這一方印卻刻意盤旋線條,填滿空間為了増加動蕩中的穩(wěn)定感,更顯得動中有靜。從上述兩印可以看出,古代鳥蟲篆印的刀法隨著線條增多的盤旋而委婉曲折,隨勢而行,隨機而變,不作直硬平板,在轉折中以運刀的輕重變化來塑造線條的彈性,使其曲而不癟,圓而不弱。 薄戎奴 漢印“薄戎奴”,幾乎每一筆都是入刀稍輕,然后微微一轉,反方向圓折而過,形成了明顯的S形扭轉,扭轉的幅度往往較大,用刀也稍稍加重,使線條更為飽滿圓潤。在筆畫中添加的魚鳥之形,也通過運刀的輕重轉折來塑造,這樣才能保證一定的筆意。如“薄”字的三點水,僅僅在線條的出鋒處略作分叉,就抽象概括地望遺出兩條跳躍的小魚,充滿了動感活力,的確讓人深為嘆服。 晚晴軒 當代印人取法古代鳥蟲印創(chuàng)作的作品,在用刀上也大多延續(xù)了古人這種以輕重體現線條節(jié)奏、以圓柔表現線條彈性的特征。如韓天衡刻“晚晴軒”一印線條輕靈圓暢,刀法沖和溫穆,行刀一波三折,曲中求直,圓中寓方,極盡細微變化。 獨賞江南王 吳子建刻“獨賞江南王”短點變異為魚形,長線任其舒展,既體現出短切用刀的凝聚,又抒發(fā)了長距沖刀的圓融順暢,豪放中有精微之效,爽利中有韌澀之變。 風雷怒 筆者所刻“風雷怒”,在圓轉流暢的運刀中加強了澀勢表現,利用增添 的排疊轉折及魚形點經,使章法更加茂密緊湊,朱白對比更為空靈顯豁。 對于“鳥蟲篆”有疑問或新的見解,歡迎各位書畫印友留言交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