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馭風(fēng) 《玉樓春》宋祁 東城漸覺風(fēng)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春天,始于一場久違的風(fēng)光。人們陷于蕭索的寒冷中,早早地就企圖用眼睛去捕捉記憶中的春天的痕跡.哦,那漾動著的條條的水的波紋是春天來了嗎?那新綠的隨風(fēng)婀娜的楊柳是春天來了嗎?那江水氤氳的如煙的氣息是春天來了嗎?恩,是的,枝頭那正在“鬧”春的紅杏,證實(shí)了春天已經(jīng)來了。 于是,便有了“浮生”的長恨,便有了犧牲千金的那一次微笑,貌似是一種不肯錯過的決心。只是,何必要等到草青柳綠才知道去“恨”歡娛少呢?何苦舍棄“千金”才能有一次陽光下的微笑呢?
人們生活在對自己對世界的認(rèn)識誤區(qū)中,正如馬太福音里的故事,一個人有一百只羊,走丟了一只,大部分的人都會扔下身邊的99只羊,去尋找那迷途的一只,因?yàn)椋谑廊丝磥?,找到那只丟掉的羊所獲得的喜悅,將超過他所擁有的99只羊的愉悅。
這就是誤區(qū),而人們,往往被自己的情緒所欺騙,為了主觀上的客觀陳述,人們的理性卻被情緒左右和出賣——我們必須在偶爾的醒悟中去檢討自己生命的軌跡。因?yàn)?,在欺騙生活之前,人們總是不自覺地先欺騙自己。
是啊,微笑何止在春天,歡娛又何須波光楊柳?結(jié)束是一次揮手,也是一次招手,就像夕陽告別了剛剛平靜的喧囂,同時,它也在引導(dǎo)著月的皎潔和夜的沉靜。如果,如果能夠放下白天的面具,那些偽裝的岸然,誰說我們不能迎來午夜的靜謐與和諧?
還是干一杯吧,為了結(jié)束,也為了開始。捧一洼月光,和掬一手花香,都是對生活的欣賞和珍惜,又何必把笑臉只貼在這個擁擠的春天呢?
而且,春天的到來往往早于你的眼睛。事實(shí)上,我們心里的春天,也比身外的那一場風(fēng)光來的更早一些,或許,春天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哥們,你還有什么堂皇的理由來拒絕這一杯寬慰和問候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