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謝悟空小秘書邀請,也謝謝你的提問。書法史上應該說有千千萬萬個王羲之,但是,這千千萬萬的王羲之,最終都要回首到晉代的王羲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溯本正源這千千萬萬個王羲之,還是晉代那個王羲之。而新書法最偉大的成就代表,就是王羲之。
這里,我們用“書法的系統(tǒng)性”來說說一下,為什么書法歷史上沒有第二個王羲之的道理。 大家都知道,我們漢字經(jīng)歷了篆書、隸書、和楷書的演變過程。而所謂的行書、草書都是為隸書、楷書服務的輔助書法。 王羲之就處在隸書向楷書過渡的成熟期。
如果漢字書寫方便了,那么熟悉速度自然就會提高。 為了書寫方便快捷,王羲之之前的隸書系統(tǒng)也在探索書寫的方便性。 但是,這些書寫的方便性,要么不太好辨認,例如陸機的《平復貼》要么寫得不太美,也不太快,例如一些魏碑書法。 王羲之一生致力于漢字的好辨認和方便書寫,《蘭亭序》就是他探索的最高成就。
書法既要美,還要書寫方便,只有王羲之做到了第一。
但是,在眾多書法家中,王羲之的多項指標,決定了他說那個時代的代表。 首先是文章人格。王羲之也是東晉的文學家,同時,他也是一個清流的社會上層人物,所以,容易被認為是大家的代表。 例如,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由他召集主持的一次蘭亭修禊集會,居然四十多人參加,而且都是社會名流。如果沒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是不會有那樣大的感召力的。
那么,中國的書法總體上也是按照書寫方便性的方向發(fā)展的。 所以,到隋朝統(tǒng)一以后,中國的書法雖然還有“魏碑”的痕跡,但是總體上,楷書和行書都已經(jīng)與王羲之的書法非常接近了。 唐代是中國真正統(tǒng)一漢字的時代 如果說中國漢字在唐代以前是“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景象,那么,唐代卻是萬宗歸一的時代。
在唐代,主要的書寫,只有楷書、行書和草書。其他書法,例如,隸書,篆書,基本退出實用系統(tǒng)。 而日常的書法不是楷書,也不是草書,而是行書。 王羲之最大的書法成就,也是行書。 行書是楷書和草書之間的書法,即不像楷書那樣慢,也不像草書那樣不容易辨識,所以,行書,其實就是最方便的書法,而王羲之是行書的集大成者,他的《蘭亭序》和唐代懷仁和尚的集字王羲之書法《圣教序》是唐代以來歷朝歷代讀書人必須要學習的書法楷模。這樣,歷朝歷代,也會產(chǎn)生千千萬萬個王羲之,假如我們即使沒有直接學習王羲之,而是顏真卿、趙孟頫,那么,最終還是要重溫一下王羲之的。所以,書法史上,只有一個王羲之,沒有第二個。
假如我們寫的是隸書和篆書,肯定沒有王羲之了。 這就是書法的系統(tǒng)性。王羲之的書法,除了書法美,書寫方便性,一定不能忽視。因為歷史的發(fā)展要求,就是要解放一切束縛,比較而言,楷書、行書和草書是漢字從文字書寫的束縛性解放出來,最成功的方法。而這個方法的偉大代表,歷史選擇了王羲之。我們今天,仍然在使用王羲之的書法體系。 |
|
|
來自: 攝影姥 > 《.......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