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文言文實詞推斷技巧; 二、文言文虛詞用法; 三、文言文通假字一覽表; 四、文言文活用詞語。 考點1:一般單音節(jié)詞 漢字中的形聲字占80%,形聲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而會意字則本身就表意,因此我們可以抓住漢字的這一特點來推斷文言詞語的含義,即字形結構推斷法。 利用字形結構推斷法我們可以總結出部分文言詞匯翻譯的規(guī)律: A.從“刂(刀)、弓、矛、戈、斤(斧)”與兵器有關; B.從“馬、牛、羊、豕 、犭、 鳥、蟲”者與動物有關; C.從“(言)、辶(走)、彳(行)”者與人的行為有關。 …… 注意:因為不是所有的現代漢語詞都是用近義字或同義字聯(lián)合組成的,所以我們不能望文生義,全部用組詞法來解釋古詞。只能是已知某一古詞的含義。再用組詞法去幫助記憶。 考點2:古今異義詞 我們把古義和今義不相同的詞叫古今異義詞。概括起來,古今異義主要有這樣幾種: 1.詞義擴大,即今義大于古義。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專指長江、黃河,現在除了指長江、黃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 2.詞義縮小,即今義小于古義。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中的“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孩子,現代漢語中則僅指男女結婚后,女方的稱謂,與丈夫相對應。 3.詞義轉移,即一個詞由表示某事物變?yōu)楸硎玖硗獾氖挛铩H纭傲沂磕耗?,壯心不已”(《龜雖壽》)的“烈士”,古代指有操守有抱負的男子,即忠烈之士,現在則專指為革命事業(yè)獻身的人。 對于古今異義詞,我們可以用拆字組詞法來推斷它的意思,因為古文中大多是單音節(jié)詞(一個字的詞),比如“其紋理皆有可觀者”(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傷仲永》)一句中“文理”一詞,就應該拆分來理解,將“文”、“理”做兩個詞語來理解,用組詞法即可知道它的意思是“文采和道理”。 考點3:通假字 通假字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簡稱,所謂古今通假,就是兩個字通用,或者這個字借用為那個字的意思,它們相互間往往只是語音相同或相近,并沒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所以又稱為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當文言實詞在本義或引申義解釋不通的情況下,可以試著借助通假關系,找出符合語境的意思,也就是根據同音通假求得詞的意義,即讀音推斷法。 之 一、代詞 1、人稱代詞,譯作“他”、“她”、“他們” 2、指示代詞,指代事物,譯作“它”、“它們”或直譯事物名稱。 二、助詞: 1、結構助詞,譯作“的” 2、結構語氣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3、語氣助詞,湊足音節(jié)。 4、結構助詞,提前賓語的標志。
一、連詞 1、表示并列關系的連詞,可譯為“又”“而且”“也”等,有時也可不譯。 2、表示承接關系的連詞,譯作“然后”“就” 3、表示轉折關系的連詞,譯作“但是”“然而”“卻”“可是”。 4、表示遞進關系的連詞。譯作“而且”“并且”或不譯。 5、表示修飾關系,可譯為“地”“著”或不譯。 6、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譯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記》) ②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他。(《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 ③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黃生借書說》)
一、介詞 1、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可譯為“在”“從”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 2、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 3、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用、按照”等。 ④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二、連詞 1、表目的相當于現代漢語里的“來”。 2、表結果,可譯作“以至”“因而”。 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關系。 三、動詞: 譯為“認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師表》) 1、項為之強 “強”(jiāng) 通“僵” 《童趣》 2、不亦說乎 “說”(yuè) 通“悅” 《〈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論語〉十則》 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論語〉十則》 5、路轉溪頭忽見 “見”(xiàn) 通“現” 《西江月》 6、一切烏有 “烏”(wū) 同“無” 《山市》 7、裁如星點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陳太丘與友期》 9、對鏡帖花環(huán) “帖”(tiē) 通“貼” 《木蘭詩》 10、孰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兩小兒辯日》 11、滿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12、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13、便要還家 “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記》 14、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記》 15、詘右臂支船 “詘”(qū) 通“屈” 《核舟記》 16、虞山王毅書遠甫刻 “甫”(fǔ) 通“父” 《核舟記》 17、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橫” 《核舟記》 18、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jiǎn) 通“揀” 《核舟記》 19、蕩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層” 《望岳》 20、略無闕處 “闕”(quē) 通“缺” 《三峽》 21、蟬則千轉不窮 “轉”(zhuǎn) 通“囀” 《與朱元思書》 22、窺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與朱元思書》 2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飼” 《馬說》 24、才美不外見 “見”(xiàn) 通“現” 《馬說》 25、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cái) 通“才” 《馬說》 26、其真無馬邪 “邪”(yé) 通“耶” 《馬說》 27、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zhī) 通“肢” 《送東陽馬生序》 28、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pī) 通“披” 《送東陽馬生序》 29、百廢具興 “具”(jù) 通“俱” 《岳陽樓記》 30、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zhǔ) 通“囑” 《岳陽樓記》 31、玉盤珍羞直萬錢 “羞”(xiū) 同“饈” 《行路難》 32、玉盤珍羞直萬錢 “直”(zhí) 同“值” 《行路難》 33、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適”(zhé) 通“謫” 《陳涉世家》 34、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陳涉世家》 35、固以怪之矣 “以”(yǐ) 通“已” 《陳涉世家》 36、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被”(pī) 通“披” 《陳涉世家》 37、故不錯意也 “錯”(cuò) 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38、倉鷹擊于地上 “倉”(chāng) 通“蒼” 《唐睢不辱使命》 39、是以先帝簡拔以 “簡”(jiǎn) 通“揀” 《出師表》 40、必能裨補闕漏 “闕”(qūe) 通“缺” 《出師表》 41、親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42、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3、困于心,衡于慮 “衡”(héng) 通“橫”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44、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45、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魚我所欲也》 46、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biàn) 通“辨” 《魚我所欲也》 47、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得”(dé) 通“德” 《魚我所欲也》 48、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xiāng) 通“向” 《魚我所欲也》 49、小惠未徧 “徧”(biàn) 通“遍” 《曹劌論戰(zhàn)》 50、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 51、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52、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wǘ) 通“無” 《愚公移山》 53、一厝朔東 “厝”(cuò) 通“措” 《愚公移山》
1、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即快馬)《三峽》 2、 夏蚊成雷(雷:名詞作動詞,指像雷響)《閑情記趣》 3、 神定,捉蝦蟆,鞭數十(名詞作動詞,抽打)《閑情記趣 4、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騎:動詞作名詞,指騎馬的人。這里指騎馬的偵察兵)《使至塞上》 5、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盡:形容詞作動詞,指盡興)《五柳先生傳》 6、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保x:名詞作動詞,意為堅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公輸》 7、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矣。(怪:形容詞作動詞,意為以……為怪)《陳涉世家》 8、 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功宜為王。(功:名詞作動詞,意為論功勞)《陳涉世家》 9、 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詞作動詞,用鞭打)《馬說》 10、散入珠簾濕羅幕(濕:形容詞動用,滲濕或沾濕。)《白雪歌送武斷官歸京》 ![]() 11、望西山,始指異之(異:形容詞動用,認為……奇異)《始得西山宴游記》 1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箕:名詞作狀語,像簸箕一樣)《始得西山宴游記》 13、縈青繚白,外與天際(青:形容詞作名詞,青山)《始得西山宴游記》 14、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詞作狀語,像翅膀一樣《醉翁亭記》 15、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名:名詞動用,命名,給……取名)《醉翁亭記》 16、飲少輒醉……故自號曰醉翁也(號:名詞動用,取別號)《醉翁亭記》 17、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釀:名詞動用,用釀泉水)《醉翁亭記》 18、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名詞動用,宴請賓客)《醉翁亭記》 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詞動用,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苦、勞、餓、空乏、拂亂:使動用法,使……苦、勞、餓、空乏、拂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 21、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餉:名詞動用,送食物)《觀刈麥》 22、宜枉駕顧之(駕:動詞作名詞,指車、馬)《隆中對》 23、于是與亮情好日密(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隆中對》 24、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鼓:名詞作動詞,擊鼓)《曹劌論戰(zhàn)》 25、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冠:名詞作動詞,為第一)《上樞密韓太尉書》 26、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辱:意動用法,“以……為辱)《上樞密韓太尉書》 27、且人之學也,不志其大,雖多何為?(志:名詞作動詞,立志)《上樞密韓太尉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