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除夕群兒呼語① 賣癡呆: 千貫賣汝癡,② 萬貫賣汝呆。 見賣盡多送,③ 要賒隨我來。 ——《平江記事》
【注釋】 ①蘇州——元代行政區(qū)劃之一。宋政和三年(1113)升蘇州為平江府,元代改為蘇州路,明初改為蘇州府。 ②貫——舊中國貨幣單位之一,因銅錢中間有方孔,以繩貫穿而得名。一貫等于一千文。 ③見賣——“見”同“現(xiàn)”?!耙娰u”即現(xiàn)錢交易。 【賞析】 這是一首很有兒童氣息的反映地方民風民俗的童謠。據(jù)記載,蘇州一帶,舊時風俗,人們相互之間戲稱“呆子”,被人稱為“蘇州呆”。其實,這是一種反語正用的修辭手法,自稱“呆”則正是表明不呆,至少是希望不呆。 “賣癡呆”,這句是總起,是破題,也是點題。這里的“癡呆”實際上包含著本義和反義在內(nèi)。從賣者對買主的宣傳這個角度看,“癡呆”是個好東西,是指其反義——聰明伶俐,不然何以要賣?又怎能賣得出去?但從賣者的內(nèi)心真實世界窺探,“癡呆”恐怕是真正意義上的“癡呆”,正是賣主企圖推銷出去的劣貨。 “千貫賣汝癡”二句,是承上而來開出的賣價,“癡”和“呆”本是一樣東西,這里為了行文的需要,分開來“賣”,千貫、萬貫,只是表明賣價之高,并非實指,也不是說“呆”就比“癡”更值錢,以至身價高出十倍。當然,這里帶有孩童的戲謔成分在內(nèi),很可能還夾雜著兒童們的動作。 “見賣盡多送”二句,講的是交易的方式。上面兩句既然開出了那么高的價錢,要達成交易未免困難,因而這里從付款方式上作出了“讓步”:一是現(xiàn)錢買賣可以“優(yōu)惠”,盡量多“送”一點。舊社會中所謂“買一送一”之類的生意經(jīng)在這里得到了體現(xiàn)。二是沒有現(xiàn)錢還可以賒賬。“隨我來”大概是去簽一個什么“借據(jù)”之類的文件,顯得“落落大方”。從天真的孩子口中唱出這些,既令人覺得可愛,又有點滑稽和悲哀感:他們的心靈從小就受到了生意經(jīng)的污染。當然,也可以把它當作蘇州資本主義萌芽較早的象征而引為歷史的驕傲。 據(jù)記載,這首童謠是在除夕晚上唱的。中國的舊歷除夕是“辭舊迎新”的關鍵時刻,人們都希望“爆竹一聲除舊”,把于己不利的舊的東西留給逝去的歲月,而以“萬象更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生活的到來。蘇州兒童希望在除夕晚上“賣”掉身上的“癡呆”,反映了他們追求美好未來的愿望。 【今譯】 賣癡呆,賣癡呆;千貫賣掉你的癡,萬貫賣掉你的呆?,F(xiàn)錢買賣可多送,若要賒賬隨我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