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名:Myristica fragrans
俗名:Nutmeg,Pokok Pala
別名:肉蔻、肉果、玉果
科屬:肉豆蔻科( Myristicaceae)肉豆蔲屬( Myristica)
原產(chǎn)地:印尼摩鹿加群島
分布:生長於熱帶地區(qū)的常綠植物,常見於東南亞、澳洲及加勒比海地區(qū),如今主要產(chǎn)地為印尼、巴西、南印度、馬來西亞(檳城為主要產(chǎn)地)和斯里蘭卡等。




果實黃色,成熟時左右分裂,內(nèi)含種子,即肉豆蔻(中藥稱玉果、肉果),外被紅色不規(guī)則花邊的“子衣”,稱假種皮,即肉豆蔻皮(中藥稱玉花果)。



拍攝地點:新加坡植物園
是一種重要的香料、藥用植物。肉豆蔻果實是可制兩種常見香料:豆蔻核仁(nutmeg)和肉豆蔻皮(mace),其果仁可製作香精油。肉豆蔻含有肉豆蔻醚(myristicin),能夠產(chǎn)生興奮及致幻作用。如服用過量,可產(chǎn)生昏迷現(xiàn)象。
肉豆蔻原產(chǎn)摩鹿加群島,是聞名於世的香料。幾百年前,中世紀的人們把肉豆蔻視為珍寶。1284年的英國,0.5千克肉豆蔻花的價值與3頭羊差不多,只有富人才拿得出錢來買這種名貴的香料。肉豆蔻成了地位的象徵。
葡萄牙1513年抵摩鹿加群島的主島:馬來群島,建立了自己的要塞和貿(mào)易基地。1517年至澳門,當時主要的交易項目:產(chǎn)自摩鹿加群島之班達群島的丁香、肉豆蔻、豆蔻皮
(mace)。
本種是著名的香料豆蔻核仁(nutmeg)和肉豆蔻皮來源,并作藥用。種子含40-73%脂肪,并作工業(yè)使用。植物的其他部位亦作藥用,如痢疾、風濕痛,并可做驅蟲劑。
對腸胃有益。肉豆蔻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真菌和抗微生物作用。肉豆蔻油對腸胃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少量能促進胃液分泌及腸蠕動,大量則呈抑制作用。
肉豆蔻醚對人的大腦有中度興奮作用,肉豆蔻對正常人有致幻作用。
吃多會導致身體僵硬。從肉豆蔻油中分離得到的活性成分為肉豆蔻醚、欖香素和異欖香素,肉豆蔻醚有致幻作用,攝取過量的肉豆蔻會出現(xiàn)明顯的中毒癥狀:時間和空間定向錯誤,超越實際,視聽幻覺和其他幻覺,如浮動、飛行、手足離體等。
植物形態(tài):
小喬木,高可達10公尺。枝條纖細,略具毛。葉柄6-12公厘,葉橢圓形,長4-8公分,近革質,基部圓葉端尖,約6-10對側脈。
雄花序短,約2.5-5公分,4至8朵花(或更多)構成圓錐花序?;ū黄?(或4)片,長約5-7公厘。雄蕊9-12枚,基部合生。雌花序單一朵花或多朵花構成。雌花之花被片長6公厘。子房橢圓狀,密生銹毛;花柱極短,柱頭2,極小。
果實1-2枚,橘色或黃色,梨形或近圓形,直徑3.5-5公分。種子橢圓形,假種皮紅色,不規(guī)則深裂。
藥用價值:
本品為肉豆蔻科高大喬木植物肉豆蔻 (Myristica fragrans Houtt)
的成熟種仁。主產(chǎn)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我國廣東、廣西、雲(yún)南亦有栽培。冬春兩季果實成熟時採權。除去皮殼後乾燥。煨制去油用。
【性味歸經(jīng)】辛,溫。歸脾、胃、大腸經(jīng)。
【功效】澀腸止瀉,溫中行氣。
【主治】用於脾腎虛寒久瀉。肉豆蔻辛溫而澀,既能澀腸止瀉,又能溫中暖脾。治脾胃虛寒,久瀉不止者,常與肉桂、黨參、白朮、訶子等同用,以溫中健脾,澀腸止瀉;治脾胃陽虛,五更泄瀉者,可與補骨脂、五味干、吳茱萸同用,如四神丸。
用於胃寒脹痛,食少嘔吐。本品辛香溫燥,溫中、行氣、止痛作用??捎渺段负畾鉁?、脘腹脹痛、食少嘔吐等證。常與木香、乾薑、半夏等同用。
【文獻別錄】
《藥性論》:「能主小兒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飲?!?br>
《本草鋼目》:「暖脾胃,固大腸?!?br>
《本草經(jīng)疏》:「肉豆蔻辛味能散能消,溫氣能和中通暢,其氣芬芳,香氣先入脾,脾主消化,溫和而辛香,故開胃,胃喜暖故也?!?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