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是人們的一大愛好,中國人更是以能吃、敢吃、會吃而聞名,但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人們的餐桌上其實很是單調。 別看電視軍上的先秦時期菜肴水果如何豐富,跟現(xiàn)代差不多,但其實很多水果蔬菜都是在漢朝通西域后、明朝時期西方殖民者串聯(lián)全球后引進的,秦朝和先秦時期我國境內(nèi)沒有這些東西,也就是說,先秦時期和秦朝的食物還是以本土為主,很少有引進的。 從《禮記》、《尚書》等典籍中可以窺得一斑,比如小米、黃米、高粱、大米等等,材料雖遠遠不能跟現(xiàn)代相比,但也算可以。 材料有了,廚具和烹飪方法呢?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秦朝的廚具跟今天比起來,那可差遠了。 當時鐵具農(nóng)耕是普及了,但是鐵鍋沒有,所以當時是沒有鍋的。不僅鍋沒有,植物油也沒有,昂貴難取的動物油使得炒這種烹飪方法在當時成為不可能的事,那就只能蒸煮和燒烤了。 煮是先秦和秦朝加熱食物的主流,經(jīng)常見那些諸侯煮東西招待人,心情不好了還搞幾個人煮煮,像楚漢爭霸時,項羽就揚言要把劉邦他老爹給煮了,項羽是說說沒做成,但游說齊國的酈食其(yì jī)是真的被齊王煮了。 煮需要器具,在沒有鍋的情況下,青銅鼎等青銅器就成了首選,但這些東西是貴族專屬,平民只能用陶器。 此外燒烤也是很早就出現(xiàn)的烹飪方式,自從人類掌握生火技術以后就一直延續(xù),至今未衰。 秦朝的燒烤也有許多講究,如果把肉直接放在火上烤,叫做燔(fán);如果穿成串,像今天的烤串,那就叫做炙;如果用泥把肉包上,直接在火上烤叫做炰(fǒu)。 花樣雖然多,但現(xiàn)代人還是吃不慣,畢竟燒烤界的絕代雙驕——孜然和辣椒都沒有。孜然要在唐代以后從經(jīng)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辣椒更晚了,在明朝末期才從海路傳過來,所以在秦朝吃燒烤,也就只能用鹽和花椒了。 中國畢竟是吃貨大國,就上述這些方法,依舊能夠發(fā)明出繁瑣精良的烹飪方式,比如記載在《禮記》中的一種炮制豬或羊的方法,先把肉放在火上烤或者炙,之后用調制好的稻米漿涂在肉身上,然后再放到大鍋里面用水煮三天三夜,吃的時候再用調味品進行調制,味道肯定不差。 說完烹飪方式,再來看食材。 首先最主要的還是主食,秦朝時大家還只吃兩頓飯,上午一頓,下午一頓,晚上早早就睡了,不吃飯。 在這兩餐中,主要吃的就是主食,在當時,南方的主食以稻為主,而北方的主食以粟(各色的小米)為主。此外西北的老秦人則還吃黍(黃米),還有菽(大豆),麻、麥、高粱等,偶爾也吃,但不是主食。 主食以外,配菜就是肉和蔬菜水果了。 對于吃肉這件事老秦人是比較熱衷的,因為他們出身西北,長期跟戎狄之人接觸作戰(zhàn),有明顯的肉食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在燕趙也很常見。在秦朝都城咸陽,甚至還設有醬肉店和干肉店,專門賣肉。 傳統(tǒng)歸傳統(tǒng),可也不是什么肉都能拿來吃的,如果閑來無事,吃上半斤醬牛肉,那是要吃官司的。由于耕牛的重要性,牛是受法律保護的,別說吃牛肉,就是把牛餓瘦了,你也得受罰。 然而受保護的只有牛,其他的豬、羊、雞、狗等,統(tǒng)統(tǒng)難逃被吃掉的命運,當然,馬因為作為戰(zhàn)馬,平民家中很少,也幸運地躲過一劫。 在各種肉類中,羊因為產(chǎn)量較少,長期被稱作貴肉,貴族才能吃到,平民百姓很難一飽口福。而豬肉被貶為賤肉,不僅貴族不吃,平民也不喜歡,估計跟當時豬肉的味道不好跟做法有關系。直到一千多年后的宋朝,豬肉仍然是“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如此一來,雞肉和狗肉成了餐桌的主流,城里人較少養(yǎng)雞,狗肉就獨霸天下,殺狗賣肉者遍布各地,甚至還出了幾個名人,比如荊軻在參與刺秦之前,就是整天跟狗屠和高漸離等人在燕市上喝酒。還有后來跟劉邦南征北戰(zhàn)的大將樊噲,開始也是殺狗的。 還有魚類這種特殊肉類,秦朝疆域西抵流沙、東至大海,期間河湖眾多,魚類資源也不少,可見于史料的就有產(chǎn)自洞庭湖的鱄(zhuān)魚,產(chǎn)自東海的鮞(ér)魚等等。 說完肉,再來看蔬果,一統(tǒng)宇內(nèi)的秦朝自然享受著來自國內(nèi)各地的蔬菜與水果。 當時的蔬菜有幾十種,但在今天,它們都是野菜,被淘汰的原因就是味道比不上引進蔬菜。 這些蔬菜中常吃的有五種,也就是五菜,分別為葵、藿、薤(xiè)、蔥和韭??簿褪乾F(xiàn)在的冬莧菜;藿是大豆的葉子;薤是現(xiàn)在用來腌咸菜的窖頭;蔥和韭現(xiàn)在也很常見。 遼闊的地域也催生出了各地的特產(chǎn),如昆侖山的蘋菜、華陽山的蕓菜、云夢澤的芹菜和太湖的韭花等,還有陽樸的生姜、招搖山的桂皮以及越駱的菌桂更是成為重要的調味品。 吃完飯菜,接著當然想來點水果,這一點是古今相似度最高的,當時吃的水果種類跟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很多相同的了,如梨、桃、李、杏、柿子、桔子、梅子等。不過現(xiàn)在大受歡迎的西瓜、蘋果、菠蘿、草莓這些水果,傳到中國的時間都遠在秦朝之后。 由于社會發(fā)展的原因,秦朝的烹飪技術和食材都比較少,直到后來漢朝打通西域引入了大量食材,明朝從美洲傳入了大量食材,食物才逐步豐盛起來。 |
|
|
來自: 茶香飄萬里 > 《飲食文化地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