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高崎機場 原廈門高崎機場始建于民國三十年(1941年)。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2月5日起,廈門至臺北的定期航班在該機場起降,同時也起降軍用飛機。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機場由國民政府接收,改為民用機場,屬民航局廈門辦事處管理。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月,機場劃歸空軍管理,由空軍司令部在廈門成立第242供應分隊專司其職。同年8月24日,最后1架飛機飛往臺北后,機場關閉。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位于中國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qū),為4E級民用國際機場,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區(qū)域性航空樞紐,為中國十二大干線機場之一。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于1983年建成通航。1996年11月,機場3號候機樓投入使用。2014年12月,4號候機樓正式啟用,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上升至2700萬人次。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擁有1條3400米長跑道和2條平行滑行道及10條聯絡道;停機坪總面積77萬平方米,停機位89個;候機樓總建筑面積為23.78萬平方米;共通航109個城市,開通境內外航線182條。 1950年,廈門市成立機場修建指揮部,參加高崎機場的維修、擴建,1952年年底竣工。1955年重修1次。但未能啟用而長期閑置。 2008年前后,作為首批兩岸直航的航點之一,機場開辟了內陸城市到廈門與臺灣對接的航班。 2011年3月28日,荷蘭皇家航空執(zhí)飛的廈門至阿姆斯特丹越洋客運航線正式開通,成為廈門機場首條洲際客運航線。 為方便旅客從廈金航線往返海峽兩岸,廈門航空港和廈門五通碼頭聯合推出“??章撨\”服務,從乘船到乘機緊密銜接。航空聯運在碼頭的值機柜臺,可以提供訂票、售票服務,銷售國內國際各大航空公司的機票,并可在機場行前取票。 還可以辦理乘機手續(xù),在旅客下船,通過聯檢后,可直接在隔離廳的專用柜臺內換取登機牌,并可以托運并安檢行李,在到達層提供專用的穿梭巴士,將旅客直接送往機場,旅客到機場后就可以直接登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