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葡萄酒已經(jīng)成為中國重要的女性酒精飲料,研究女性與酒及葡萄酒的關系,對于了解中國女性走向社會、經(jīng)濟、文化、思想獨立的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于了解中國的酒和葡萄酒文化,了解市場的發(fā)展趨向也有積極的意義。
中國的性別文化研究是一個歷史并不長的學科領域,在過去的時代中女性總體上處于受壓迫的境地,群體的文化知識水平和自我意識都比較低,新中國建立后對“男女都一樣”的男女平等本質(zhì)意義的提倡,曾出現(xiàn)了抹殺性別差異和女性獨特性的誤區(qū)。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中國的性別和女性研究才重新全面起步。
酒特別是葡萄酒是蘊含深厚文化內(nèi)涵的飲料,中國在長期的文化發(fā)展和積淀中形成了深厚、獨特的酒文化。酒與宗教、哲學、文學、藝術都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一杯酒中折射出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脈絡。
1.史詩時代
甲骨文中沒有“酒”字,酒的表述為“酉”,不從水。因出土地點的不同,酉字象形也稍有不同,時代大約都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末。對于酒的發(fā)明,晉代文人江統(tǒng)的《酒誥》中有段介紹:“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云儀狄,一曰杜康。有飯不盡,委之空桑,積郁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戰(zhàn)國策·魏二》的記載是:“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從這個記載上看,酒是帝女令儀狄制作的,時間是夏初。關于儀狄,有人認定是男性,也有人說是女性,著名歷史學家端木蕻良先生認為儀狄為女性,并說像儀狄這樣的女人在那個時代“丈夫應是多數(shù)的”。
命儀狄作酒的帝女一般被認為是天帝之女,或舜帝之女,《山海經(jīng)圖贊》中說她是“天帝之女,蓬發(fā)虎顏”。古代釀酒的人,最初可能也大都是女性,這可能與當時男女社會分工有關,所以古代將最高的祭祀用酒稱作“女酒”。《周禮·天官》記載有:“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這里“女酒”是掌管造酒業(yè)的女人,“奚”是奴隸。
在中國女性從有酒開始可能就是酒的消費者,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八日《光明日報》第一版頭條消息是在遼西發(fā)現(xiàn)了五千年前受祭的神靈,那是一座女神廟,當時的祭壇是獻給她的。從傳說看在古代中國酒與女性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總所周知,古希臘神話里的酒神是狄奧尼索斯(Dionysus),羅馬帝國時期的酒神是巴庫斯(Bacchus)。在中國的文化里更具有代表性意義并被廣泛提及的是酒仙而不是酒神,如果要考證中國的酒神合適的候選者是屈原《楚辭》中的山鬼,盡管對山鬼的性別有所爭論,但有相當?shù)膶W者都認為是女性,“被薜荔兮帶女蘿(文章來源:華夏酒報·中國酒業(yè)新聞網(wǎng))”,其形象和巴庫斯還有幾分相像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