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17年3月份的時候,有一篇文章曾經(jīng)引爆金融界,稱某國內(nèi)知名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逾期率高達30% ,然后很快被澄清,為計算口徑問題,真實逾期率只有1% 。某上市銀行信用卡的某abs,也曾被報道逾期率超過13.36%,但是同樣后面被澄清,為計算口徑錯誤。同樣引起困惑的,還有市場上很多小貸公司公布的年報,口徑花樣繁出,但是真實的風險卻是霧里看花,看不清楚。 由以上可見,大家都是混金融圈的,但是好多人對信貸產(chǎn)品風險到底怎么看仍然非常模糊,接下來我們就用表格列數(shù)據(jù)的方式,給大家講一講信貸產(chǎn)品風險相關的指標都有哪些?分別是如何計算的?反應了什么樣的風險? 說明:本文中的所有表格數(shù)字,均為杜撰,非真實業(yè)務數(shù)字。 風控基本概念 放款本金與本金余額: 以某個貸款產(chǎn)品的放款與還款數(shù)據(jù)表格為例(期限3個月,等額本息還款,為方便說明,圖表中數(shù)字去除利息與罰息等數(shù)據(jù),僅展示本金),放款本金為每個月的放貸金額,本金余額為截止統(tǒng)計時點,所有未收回的本金金額,包括逾期未還本金與未到還款期限的待還本金。 不良貸款: 1998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參照國際慣例,結合中國國情,制定了《貸款分類指導原則》(試行),要求商業(yè)銀行依據(jù)借款人的實際還款能力進行貸款質(zhì)量的五級分類,即按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五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后三種為不良貸款。 我們再看一下這5類貸款等級的定義(注意紅字部分): 正常貸款: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還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響貸款本息及時全額償還的消極因素,銀行對借款人按時足額償還貸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貸款損失的概率為0。 關注貸款:盡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chǎn)生不利影響的因素,如這些因素繼續(xù)下去,借款人的償還能力受到影響,貸款損失的概率不會超過5%。 次級貸款: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xiàn)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yè)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需要通過處分資產(chǎn)或?qū)ν馊谫Y乃至執(zhí)行抵押擔保來還款付息。貸款損失的概率在30%-50%。 可疑貸款: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zhí)行抵押或擔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損失,只是因為存在借款人重組、兼并、合并、抵押物處理和未決訴訟等待定因素,損失金額的多少還不能確定,貸款損失的概率在50%-75%之間。 損失貸款:指借款人已無償還本息的可能,無論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貸款都注定要損失了,或者雖然能收回極少部分,但其價值也是微乎其微,從銀行的角度看,也沒有意義和必要再將其作為銀行資產(chǎn)在賬目上保留下來,對于這類貸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應立即予以注銷,其貸款損失的概率在75%-100%。(注:以上均參考百度百科-貸款五級分類) 所以,根據(jù)定義,貸款損失的概率超過30%,就會被定義為不良貸款。但是,很多金融機構都是以逾期天數(shù)來界定不良貸款的,比較通用的定義是超過90天,就會被劃為不良貸款,不過如果嚴格按照這個定義的話,市場上很多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公司的貸款產(chǎn)品,因為催收能力比較弱,逾期超過30天以后,貸款損失的概率已經(jīng)非常大了。 本文中,依然采取比較通用的定義,即逾期超過90天的貸款,稱之為不良貸款。 核銷金額:由于某些原因,銀行會將某些貸款進行核銷處置,核銷后,不良貸款總額中,將不再包括已核銷金額。 C,M1,M2,Mn,M1 ,M2 ,Mn : 正常貸款用C表示,M是month,M后面的n是逾期月份數(shù),為了降低統(tǒng)計復雜度,通常用30天來定義一個M,即M1代表逾期[1-30]天,M2代表逾期[31,60]...M1 則表示逾期>=1天的,Mn 則表示逾期>(n-1)*30天;所以Mn =sum(Mn,M(n 1), M(n 2),…,M∞) 注:行業(yè)內(nèi)還有另外一個統(tǒng)計口徑,是從M0開始的,即M0代表逾期[1-30]天,M1代表逾期[31,60]...,本文采用前一種統(tǒng)計口徑。 貸款不良率/不良貸款率 貸款不良率 = 不良貸款本金余額(去除核銷)/當前本金余額 分母為截止統(tǒng)計時點,如下表中,就是每個月末的當前余額本金 分子為截止統(tǒng)計時點的不良貸款本金余額,即逾期>90天的的本金余額(去除核銷金額);此處需要高能注意:逾期>90天的本金余額指的是逾期超過90天的借款人的所有剩余未還本金。 舉個栗子:客戶A借款1萬元,分12期等額本息償還,但是A還了2期以后,就再也沒有還錢,那么等A逾期超過90天,仍然未還錢,則不良本金余額需要統(tǒng)計A所有的剩余未還本金,而不是僅僅統(tǒng)計到期部分。 貸款不良率是金融機構所公認的不良率,一般銀行和金融機構對外公布的不良率,如無特殊說明,都是公布的貸款不良率,如下表,就為上市銀行財報中的公布數(shù)字: 但是!但是!貸款不良率真的可以反應所有金融機構的風險水平么????。?!我們看以下3個表格,分別是某家公司的3個不同階段的產(chǎn)品的貸款不良率統(tǒng)計: 為了顯示差異,統(tǒng)一設定為3個月期等額本息產(chǎn)品,且每個月貸款全部到期后的最終不良貸款金額,占每個月的放款金額的3%。例如:2016年1月放出去的貸款,到2016年4月貸款全部到期,到2017年7月后,所有逾期貸款都進入90 ,假設這個90 的比例為3%。 表一:產(chǎn)品每個月放款金額持續(xù)上升,到2016年12月底,貸款不良率僅0.6%。 表二:產(chǎn)品每個月放款金額一直保持穩(wěn)定,到2016年12月底,貸款不良率9.3%。
表三:產(chǎn)品每個月放款金額一直下降,到2016年12月底,貸款不良率92.6%! 從表中可以看出來,貸款不良率跟放款金額的趨勢有很大的關系,原因很簡單,因為分母為當前余額,分子是逾期超過90 的貸款余額,一筆貸款要完全進入90 ,需要貸款結束后3個月,但是分母中的當前本金余額,則是包含那些放出去未到還款期,或者還款表現(xiàn)還不完整的資產(chǎn)。 所以,貸款不良率這個指標,更多的是用來反應資產(chǎn)的機構組成,上市金融機構一般會利用貸款不良率來計算貸款撥備以及一些財務指標,但是貸款不良率是不能完全反應真實的貸款壞賬風險的,尤其是對于一個新開展業(yè)務的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公司,因為他們的放款金額處于快速上升階段,因此他們的貸款不良率,會被稀釋的很低。 同理,因為它的計算方式問題,對于某些放款期限短的產(chǎn)品,這個指標也會把風險放的很大,比如對于1個月的貸款,當前本金余額基本上是最近1個月的放款量,但是不良貸款余額是會隨著時間的累積,會把前面很多期的不良貸款余額累積起來,造成貸款不良率會越來越高。前文中提到的某金融公司不良率33%事件以及某銀行abs的逾期率事件,都是因為這個原因造成的。 逾期率Vintage 統(tǒng)計法(Now 和Ever) 前文說到,貸款不良率不能完整反應一個信貸產(chǎn)品的風險,在金融機構內(nèi)部,一般使用逾期率vintage統(tǒng)計來看一個多期產(chǎn)品的風險全貌。 首先我們來講一下這里的逾期率的定義: 分母:每個放款月的放款本金 分子有2種定義:一種是期末時點,一種是期中ever逾期 期末時點的分子定義如下: M(1-3) - 截止期末時點,逾期天數(shù)在1-30/31-60/61-90天客戶的所有剩余未還本金(注意,這里的逾期也是針對人來說的) M4 - 截止期末時點,逾期時間在91天及以上的客戶的所有剩余未還本金 期中ever逾期: 就是把期末時點,修改為,只要在這一期中發(fā)生過M1,M2,M3,M4 逾期。 二者的區(qū)別是,第一種只統(tǒng)計期末時點,就是某一期最后一個還款日的客戶逾期狀態(tài),第二種是只要在這一期中發(fā)生過逾期,就都會統(tǒng)計。第一種目前更通用一些。 以下是某個12期產(chǎn)品的逾期率vintage報表(期末時點統(tǒng)計): 那么,這么龐大的表格,到底要怎么看呢?這里簡單說明一下這個表格的一些基本用法:
這張表還有很多其他使用方法,這里就先說這么多,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DPD1 ,DPD30 ,DPD60 ,DPD90 … DPD是Days Past Due的縮寫,就是逾期天數(shù),它其實是vintage 逾期表的一個壓縮總計的統(tǒng)計法; 如DPD1 = 當前逾期>=1天的客戶的本金余額/累計放款本金 DPD30 = 當前逾期>=30天的客戶的本金余額/累計放款本金 還有一種統(tǒng)計方法,是Lagged統(tǒng)計法: DPD1 跟上面無差異,但是從30 開始,分母會回滾至對應的逾期天數(shù)之前的數(shù)值,也就是剔除未有相應逾期表現(xiàn)的資產(chǎn)。比如最近2天放的貸款,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有超過30天的逾期的。 Lagged DPD30 =當前逾期>=30天的客戶的本金余額/30天前的累計放款本金 但是,這個指標跟貸款不良率一樣,因為還款表現(xiàn)不充分,放款節(jié)奏,期數(shù)不同等,DPDn 的統(tǒng)計法也會對真實的風險有一定放大或縮小,相比較而言,第二種會比第一種更準確一些。 彩蛋 市場上關于逾期、不良的定義其實還有很多種,這里只列舉了幾種比較常見的,有任何疑問和建議,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給大家留個問題,如果你是一家信貸公司的老總,放貸的錢用的都是自己的小金庫(純屬假設,忽略各種法律政策),那么你到底要如何判斷,貸款放出去最終有沒有賺錢呢? |
|
|
來自: 杰hzwe278jog7w > 《辦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