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腸克羅恩病CTE和MRE應用說明 和評價專家共識 李子平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影像學檢查是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 CD)診斷不可或缺的檢查方式。 磁共振檢查 (Magnetic Resonance, MR) 和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 (Computed Tomography, CT) 是影像學檢查重要的技術,也是克羅恩病檢查最為有效的方法。 美國腹部放射學會克羅恩病學組,于2018年發(fā)表了“小腸克羅恩CTE和MRE的應用說明和評價的專家共識”。 此共識具有臨床實用性,反映了CD具體影像表現(xiàn),可以幫助胃腸病學家和外科醫(yī)生做出CD治療的決策。 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的李子平教授,在2018第五屆廣州消化道疾病周上,介紹了“小腸克羅恩CTE和MRE的應用說明和評價的專家共識精解”。 請看“情報官”來自會議現(xiàn)場的聽課筆記。 MR和CT小腸成像(MRE和CTE)
一、檢查方法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影像醫(yī)學科的檢查方法 (一 )CT小腸造影(CT Enterography, CTE) 1. 檢查前腸道準備:
2.掃描方法:全腹 盆腔,薄層掃描(平掃、動脈期、靜脈期) 3. 對比劑:碘普羅胺注射液(370 mg/ml),1.5-2 ml/kg, 4ml/s 4. CT后處理: MIP、VR、MPR、CPR (二) 磁共振腸造影(MR Enterography, MRE)
二、影像學表現(xiàn) 克羅恩病具有多種影像學表面,CD的病理表現(xiàn)與影像所見高度一致 影像學表現(xiàn)定義: 1. 腸段壁強化:與相鄰腸管比較增強后密度或信號增高
2. 腸壁增厚:
3. 腸壁內水腫:T2WI壓脂系列高信號,僅MR檢查 4. 腸管狹窄:
5. 假性憩室:由于系膜側急性或慢性炎癥,造成對側寬基底的囊袋狀突起 6. 蠕動減弱:提示腸管潛在病變 放射科醫(yī)師要描述:病變部位和長度、腸壁厚度、潰瘍和腸壁T2WI信號;腸壁增厚和強化說明炎癥 炎癥的不對稱影像表現(xiàn):系膜緣增厚,對側緣假性憩室,可能是CD的特殊征象。 胃腸病專家結合非特異性的影CT小腸造影(CT Enterography, CTE)表現(xiàn)、內鏡所見和臨床資料來進一步處理。 壁內潰瘍表現(xiàn)為腸壁表面小的局限性破裂、空氣或對比劑進入炎性腸壁:T2WI高信號,DWI高信號,小潰瘍 炎癥腸壁強化說明炎癥,跟嚴重程度無關。輕度炎癥:強化腸段3-5 mm;重度炎癥:潰瘍、T2WI高信號。 不能單憑DWI高信號來判斷CD活動。 三、基于MR的評分系統(tǒng) MaRIA, Clermont 評分和 MEGS:
臨床評分系統(tǒng)不能反映不同腸段炎癥嚴重程度,也不能反映病變長度和位置,而這是臨床決策所必需的。 影像標準細化,真正能用于臨床醫(yī)師判斷輕、中、重炎癥,還需多學科調查。 四、CD腸段狹窄 狹窄有炎癥和纖維化成分 磁化傳遞成像、超聲彈力成像、DWI、相對強化能判斷纖維化,但沒有一個被臨床普遍接受 嚴重的炎癥和纖維化,藥物治療都可能失敗 狹窄近端>3 cm,不能檢測順應性或即時痙攣 平衡穩(wěn)態(tài)自由進動(true-FISP)顯示狹窄 狹窄近端擴張是可靠征象,無擴張的狹窄應采用多模態(tài)影像 五、CD穿孔和系膜炎癥 單純瘺管:表現(xiàn)為腸外兩腔相通管道,內有或無氣體、液體,受累腸管常常成角 復雜瘺管:多個通道“三葉草”或“星狀”,腸壁間膿腫或炎性腫塊 竇道:腸管缺口,盲端不與鄰器官或皮膚相通 肛周瘺管:從直腸或肛管擴展到肛周或會陰區(qū)皮膚,治療前評估 炎性腫塊:不規(guī)則腫塊樣組織,內含脂肪或軟組織密度,通常并有復雜瘺管 膿腫:系膜、腹腔、肛周積液伴環(huán)形強化和氣體 腸周水腫或炎癥:異常腸袢周圍系膜內CT密度增高或T2WI高信號或DWI高信號;環(huán)肛周表現(xiàn) 血管充血:供應炎癥腸袢,“梳樣征” 纖維脂肪浸潤:異常腸管附近脂肪增多,推壓腸管,常在系膜側,或環(huán)繞腸管 腸系膜靜脈栓塞:急性可見栓子,慢性側枝循環(huán) 淋巴結腫大:短徑>1.5cm 六、腸系膜靜脈栓塞
七、CD腸外影像表現(xiàn)
八、 CD活動性的影像學特征 1. 臨床工作中放射科醫(yī)師必須描述是影像所見:
2. CTE和MRE征象對應臨床診斷 3.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影像醫(yī)學科提供的報告 CD的病灶具有多發(fā)節(jié)段性的特點,各病灶所處的疾病階段可不相同。 因此其影像表現(xiàn)多樣,需綜合臨床、實驗室檢查、內鏡和病理等考慮其疾病診斷及分期等問題 CD的MR影像報告,應盡可能地為臨床提供與治療策略有關的信息: (1)基本信息(必備):
(2)狹窄性質判斷與療效預測信息(嘗試提供):
(3)治療前后對比療效評估:
九、如何選擇CTE或MRE檢查 1. CTE
2. MRE
總 結 CTE和MRE能夠提供指導治療相關的CD病灶、嚴重性、病變范圍和其并發(fā)癥等關鍵信息,這些信息不能從臨床、內鏡檢查中得到。 本共識建立了應用CTE和MRE檢查小腸CD患者的共同規(guī)范、系統(tǒng)性地評價了解剖結構、影像征象的意義、規(guī)范了描述小腸CD炎癥及并發(fā)癥的術語。 提供具體影像征象與臨床診斷之間的橋梁,更好地指導臨床治療決策,同時更好地理解CD長期并發(fā)癥的歷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