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边@是唐-孟浩然《宿建德江》一詩,該詩讀后令人有些淡淡的愁緒,被詩人的詩意所染而魂牽夢繞,不能自己。 ![]() 說來也是,一般人都有同感,就是每到新處,便“莫名其妙”的上起火來,身體也有個逐漸適應和調節(jié)、調理的過程。詩人也是如此,離舟踏岸,在煙霧迷蒙的傍晚,獨立客棧,孤身一人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多少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家鄉(xiāng)是主,他鄉(xiāng)是客,由此徘徊在失落與惆悵之中。 ![]() 有人說,古代的詩人大都多愁善感,從流傳下來的詩作來看,確實有些如此。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憤怒出詩人。”但我覺得,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都有可能引發(fā)出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作靈感。否則,文學藝術園地怎能百花齊放,姹紫嫣紅,流派紛呈。所以說,俗話說也只是說一說,并無實際的根據(jù)和理論依據(jù)。 ![]() 從整首詩來看,“我寄愁心與明月”,在空曠的江岸,此夜,詩人也只有與明月作伴共眠了。寫到此,我倒是想起了曾經(jīng)書寫的一幅楹聯(lián):“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古人來?!边@個時候,是不是也印證了詩人的心境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