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推拿的基本手法,動作單一卻不簡單。包括推、拿、捏、揉等,動作簡單易學(xué),如果加上一些技巧會讓療效明顯提高,大家操作時也會更有信心。 推 法 用手指、掌、肘部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單方向推動的手法。 功 效:推法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適用于全身各部位。 注意事項:推法操作時一般需使用介質(zhì),要有節(jié)律性,用力要柔和、均勻,且只在皮膚表面進行操作,不可推擠皮下組織。 拿 法 功 效:拿法具有舒筋活絡(luò)、解痙止痛的作用,常用于頸部、肩部、背部及四肢部位。 注意事項:操作時用力要由輕到重,手法緩和且具有連貫性。切忌不可用手指摳抓皮膚,以免造成局部皮膚損傷。 按 法 用拇指或掌根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漸垂直向下按壓,按壓到一定深度后停留30秒,再緩慢松開拇指或手掌的手法。 功 效:按法具有疏通經(jīng)絡(luò)、行氣活血、緩急、止痛的作用,可用于全身各部位,其中指按法多用于治療各種急、慢性疼痛,掌按法多用于治療肌肉酸痛。 注意事項:操作時用力要由輕到重,手法須緩和而具有連貫性。連續(xù)操作時,手指或手掌放松但始終保持與皮膚接觸。 揉 法 以中指或拇指指腹,或掌根,或大魚際吸附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揉動的手法。根據(jù)著力部位不同,分別稱指揉法、掌根揉法、魚際揉法。 功 效:揉法具有疏通經(jīng)絡(luò)、行氣活血、健脾和胃、消腫止痛的作用,可用于全身各部位。 注意事項:操作時要輕緩柔和,用力要由輕到重,幅度宜由小漸大。 摩 法 功 效:摩法具有溫經(jīng)通絡(luò)、理氣行血的作用,多用于面部及胸腹部。 注意事項:操作時用力輕柔、均勻,速度不宜過快,以皮膚發(fā)熱為度。 滾 法 功 效:滾法具有舒筋活血、解痙止痛的作用,能夠松解局部組織粘連。常用于頸項部、肩背部、腰臀部及四肢等肌肉較豐厚的部位,也是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 注意事項:操作時自然放松肩、肘關(guān)節(jié),用力適中,要有節(jié)律性,不可跳動,移動不宜過快。 捏 法 功 效:捏法具有舒筋通絡(luò)、健脾消積的作用,常用于頸項、背脊、四肢部位。 注意事項:捏脊時垂直捏起,不可擰轉(zhuǎn),雙手交替捻動向前,直線推進。 抖 法 功 效:抖法具有舒筋活絡(luò)、通利關(guān)節(jié)、解痙的作用,常用于四肢部位。 注意事項:操作時需靜止性用力,小幅度、快頻率抖動。 搓 法 功 效:搓法具有行氣活血、舒筋通絡(luò)的作用,主要用于四肢部位。 注意事項:操作者需放松雙手,兩手掌對稱用力,但不可夾持操作部位過緊,以能帶動皮下組織一起運動為度。 捻 法 功 效:捻法具有消腫止痛、滑利關(guān)節(jié)的作用,一般用于四肢小關(guān)節(jié)。 注意事項:操作時要有靈活性、連貫性,捻動時速度宜快,但移動時需柔和緩慢。 彈 撥 法 功 效:彈撥法具有解痙止痛、疏解粘連的作用,常用于四肢關(guān)節(jié)肌腱處。 注意事項:操作時下壓之力應(yīng)輕柔,不宜過重,以免刺激過強,操作頻率不宜過快。 以上內(nèi)容選自《好爸媽會推拿》 編輯整理:馬拉個萌 如果您想和更多的中醫(yī)同路人一起討論學(xué)習(xí),共同進步,歡迎加入針灸醫(yī)案群。加群步驟: | 
|  | 
來自: 儒道佛緣昭君摘 > 《手法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