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線造型 ——陳洪綬與任伯年人物畫的差異淺析 劉陽 明代陳老蓮與清代任伯年都是書法、花鳥、人物、山水都精到、而且極具個人風格的全才藝術家,且都以人物畫為最精彩。二人所處時代不同,但在人物畫的造型與用線上有異曲同工之妙。中國傳統(tǒng)人物畫,從漢至唐、宋、元,一直是以所謂寫實為面目的,要么重彩,要么清淡,造型一般比較豐滿充實,變形意味少(宋代雖有梁楷的變形簡筆畫,但變形幅度不大)。至明、清,中國人物畫開始向大幅度的變形轉化:1. 人物本身的結構多頭大、圓臉、眼小、四肢短小,多以女人的“女無肩”、男人的“將無項”為基本變形規(guī)律;2. 人物的衣紋多向幾何形過渡,并講究排列順序與描法。 明代陳老蓮的人物畫正是這個起點的杰出范例,這從他的諸多人物畫譜中可以詳見,但陳老蓮的人物畫仍多工筆畫法。清代任伯年的人物畫大都承襲時人技巧,但更擅長嚴謹的“寫真”技巧,其中大量的工寫結合的肖像畫結構嚴謹,對于解剖結構與光影的效果有極好的理解與運用。客觀地說,任伯年的線條、設色更耐尋味,更杰出的部分當是他的寫意與“沒骨技法”,中國傳統(tǒng)人物畫,到任伯年已可算是一個頂峰了。陳老蓮與任伯年的人物畫雖都以用線見長,但陳老蓮是以拙見巧,任伯年則是以巧見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