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布斯堡家族在我印象中一直是“很有錢”三個字。因之,到維也納時,我已經(jīng)做好了被奢華大氣高端blingbling閃瞎眼的準備。 然而,當我參觀霍夫堡皇宮、美泉宮等哈布斯堡家族的遺跡時,并沒看到什么窮奢極欲的物件,完全是歐洲王室的標準水平而已。 比如霍夫堡皇宮博物館里面展出的皇家餐具,是醬嬸滴。 
 平心而論挺樸素啊有木有。 直到我來到了維也納藝術(shù)史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并非各大攻略中的維也納必游之地,我誤打誤撞前往只不過是那天天氣太熱的避暑選擇。 去了才發(fā)現(xiàn),原來哈布斯堡家族的好東西都在這兒藏著呢。畢竟富貴了這么多年,沒點像樣的收藏說不過去?。?/span> 一樓展出各種珠寶器物。最值得一看的象牙雕,除了這里,我在歐洲其他博物館或皇宮從沒看到這么多、這么精美的象牙雕刻。 大多數(shù)象牙雕刻取材于神話或歷史故事,風格模仿大理石雕刻,只是尺寸縮小了無數(shù)倍,并且因為材質(zhì)的關(guān)系,有一種特別的溫潤感。 尺寸雖然小,但是每一個細節(jié)都精致入微、栩栩如生。 放大細節(jié)一: 
 大理石雕刻藝術(shù)家往往能名垂青史,但象牙雕藝術(shù)家大多是宮廷工匠、姓名很少流傳下來。比如有一位技藝特別精湛的象牙雕刻家,代表作是名為Fury(憤怒)的人像,于是他就被稱為Fury Master(憤怒大師)。 以下是各個角度的Fury。我覺得這件作品雖然小,卻和米開朗琪羅的大理石雕刻一樣,是有靈魂的作品。暴怒的情緒充滿了人物的表情、姿勢甚至背后的袍子,感覺靜態(tài)的、溫潤的象牙里面有一種巨大的張力,讓人覺得這雕刻就要原地爆炸了。這種感覺,和蒙克的《吶喊》有些相似。 
 
 除了人物,哈布斯堡家族的象牙收藏中還有其他主題。 比如鳥。身上的羽毛絨毛栩栩如生。 
 比如花。 
 
 比如船。風帆繩索無不到位。 
 除了象牙雕刻,這里的金銀玻璃器物也是精美絕倫。所謂奢華,就是體現(xiàn)在無數(shù)繁復(fù)精美卻無用的細節(jié)裝飾,同時每一個細節(jié)都非常用心,盡管除非盯著細看根本看不出它的美。 比如這一件是鎮(zhèn)館之寶,海神與大地女神雕像。 
 放大一個細部??梢钥吹阶罴毼⑻?,也是非常精致。 
 
 車頭處拉扯人的體態(tài)非常生動,絕不敷衍。 
 再比如這個裝飾盤。 
 仔細看盤身的浮雕,原來花了這么多功夫啊。 
 這個玻璃瓶......是男版美人魚? 細看,身上的紋理,臉上的表情,不因為是把手而已就草草了事。 
 還有各種精美到不舍得拿來用的瓶瓶罐罐...... 
 
 
 
 這是我看得最仔細、又最興味盎然的器物展。以前覺得繪畫、雕塑是高雅藝術(shù)品味的體現(xiàn),器物不過是土豪撒錢就可以了。但在維也納藝術(shù)史博物館看下來,真心覺得過去上層社會的奢侈,還真不是當今的有錢人能比得上的。 奢侈是什么?不就是把時間、精力、金錢花費在無用的事物上嗎?不但要花費,還要花費出講究、門道、品味來。 當然,哈布斯堡家族富了這么多年,繪畫這種傳統(tǒng)收藏也是非常豐富的,雖然比不上烏菲齊梵蒂岡,但也稱得上名家云集。(而且不是那種每個名家一副非代表作的云集。) 比如我的男神卡拉瓦喬,Crowning of thorns。但不知為何最吸引目光的居然是坐在陰影里那個背朝我們的士兵,充滿了神秘優(yōu)雅的男主光環(huán),高度懷疑是畫家心目中的自己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