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中國,如果想逐鹿中原,哪個地方的位置是最重要的?答案是:山西。古人有云,“京師之安危,常視山西之治亂”山西,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山西自古以地勢險要而著稱,被稱之為“拊天下之背而扼其吭”,戰(zhàn)略位置重要,各種資源豐富,山西的戰(zhàn)略重要性還有一個原因,因為山西一旦失守。等于就打開了南下中國的三條通道。 第一條路:往西打陜西,然后拿下四川,當年的蒙元打南宋走的就是這條路歷來的兵略家們都把四川視為“喉衿之地”,認為首先占領(lǐng)巴蜀,然后順流而下,就能高層建瓴,勢如破竹地進撼長江中游的荊楚地區(qū),位居長江下游的吳越地區(qū),便會不攻自破,唾手可得。蒙古統(tǒng)治者所堅持的滅宋謀國必先據(jù)蜀的戰(zhàn)略,正是照著這一模式形成的。 1257蒙哥率軍入蜀作戰(zhàn) 自窩闊臺汗以來,蒙軍曾三次入蜀作戰(zhàn),都即取旋離,未作長留之備。蒙哥在其大包圍的戰(zhàn)略構(gòu)想中,仍將入蜀作為主攻方向。在控制云南地區(qū)后,命先期入蜀諸軍筑城守備,且耕且戰(zhàn),變游動戰(zhàn)法為穩(wěn)扎穩(wěn)打。1257年秋,蒙哥親率4萬人馬入蜀作戰(zhàn)。蒙哥攻四川時,宋廷在蜀中的防御有了不小的加強。但四川宋軍只有四、五萬戰(zhàn)斗力很弱的部隊,朝廷也沒有調(diào)給其機動作戰(zhàn)的兵馬,因而在蒙哥汗的強銳攻擊面前,只有招架之力,至此中國的大后方丟失,蒙軍制定了先取襄樊實施、沿漢入江、直取臨安的滅宋方略,從而開始了攻滅南宋的戰(zhàn)爭。 第二條路:是從山西過河南。拿下武漢,這等于是給中國打了一個窩心拳,東西兩部分就分開了。當年的宋太祖趙匡胤南下,走的就是這條路。趙匡胤黃袍加身后,決定采取先易后難、先南后北的統(tǒng)一方針。北取守勢,派兵加強西北邊境的防御;南取攻勢,分化瓦解,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攻取荊、湖,中間突破。 攻取荊、湖后趙匡胤滅南平、武平;滅后蜀;滅南漢,結(jié)束五代十國戰(zhàn)亂局面,開啟了大宋319年的王朝。 第三條路:從山西過太行山,進河北,進山東,然后南下江蘇。往南打,這就是清代滅亡南明的這條路。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 三月:李自成攻入京師,明崇禎帝上吊自殺,明朝消亡。 四月:清軍在吳三桂的帶引下大舉入關(guān),在山海關(guān)擊敗李自成農(nóng)民軍。 五月: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改元“弘光”。南明末尾。 九月:清朝遷都京師。 1645年(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南明隆武元年) 一月:清軍攻占西安,李自成南遁湖廣。 四月:清軍攻破揚州,史可法遇害。清兵屠揚州,史稱“揚州十日”。李自成在九宮山犧牲。 五月:清軍攻占南京,不久俘虜朱由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