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作不僅僅表現(xiàn)在詩句優(yōu)美,合律而又看不出聲律的束縛,對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對仗的痕跡;更表現(xiàn)在他的詩作大部分都關(guān)乎國計民生。在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之后,杜甫寫出了一系列關(guān)于哀痛國之不國,民之不民的愛國詩篇。比如《春望》、《哀江頭》、《哀王孫》、《兵車行》、《三吏三別》等。 ![]() 杜甫雖然對中國古典詩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xiàn),但他生前,卻因為生不逢時,又時運不濟,大部分時間都很貧困。比如他的《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就把他的貧困生活狀態(tài),描寫的淋漓盡致。他那句著名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據(jù)說就是在他的小兒子被餓死的情況下,他憤然而作的。 “一文錢逼死英雄漢”,錚錚鐵骨的愛國主義詩人杜甫,作為家中的男人,看著妻兒的處境,也不得不低下頭,向朋友借貸: ![]()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絕 百年已過半,秋至轉(zhuǎn)饑寒。 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 從這首詩的題目,我們可以推斷,杜甫是通過一位“崔五侍御”的朋友的介紹,轉(zhuǎn)而向彭州牧高某借錢的。此時,杜甫住在成都的杜甫草堂,《九域志》云:彭州至成都九十二里。距離近,應(yīng)該就是杜甫向這位彭州牧借錢的最重要原因。 ![]() 這首詩中,杜甫開篇先寫了自己面臨的窘境:我已經(jīng)年過半百了(據(jù)考證,杜甫此時四十八歲),秋天到了,家里陷入了缺衣少食的地步。然后杜甫不得不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目的:請問彭州牧,你什么時候能借給我點錢,救救我的急難呢? 通篇詩作,僅僅二十個字,讀來讓人倍覺心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