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chuàng)作者:劉熱生 很多家長經(jīng)常抱怨,孩子不能主動學習,為什么孩子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呢?該如何解決孩子主動學習的問題? 一次和兒子聊天,建議他每周學習寫一篇作文。兒子不高興的說:“我就是不喜歡你安排我,其實,我也想寫日記,但你這么一要求,我就有點反感,不想寫了?!逼鋵崳總€人都不喜歡被要求,被管制,被束縛。每個人都希望獲得自由,只有在自由的空間里,人們才會主動地去解決問題,并且通過獨立做事獲得價值感成就感。 我們很多家庭,由于父母過度在乎學習的結果,對孩子的學習安排和控制的比較多。所以,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多的體會到的是被控制和被指揮,很少體會到自身的價值感。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多的體會的是痛苦和煎熬。 小學階段孩子為什么不主動學習? 1. 沒有足夠的自由時間,孩子就會想盡辦法,逃避學習。 尤其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再受到家長的指責和批評,那就更增加了孩子的焦慮和痛苦。也許在小學階段,孩子沒有力量去強烈反抗??傻鹊搅顺踔星啻浩?,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后,這將是一個危險的隱患。 小安的媽媽,從小學開始就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只要沒考100分,小安就會遭到媽媽的批評。為了讓孩子成績優(yōu)異,小安媽媽除了作業(yè),每天還安排了大量練習。這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小安,回到家后沒有任何自由時間。所以,小安每天寫作業(yè)都消極怠工,拖延時間。 2. 小時候沒有良好的知識儲備,沒辦法主動學習。 孩子上學后,沒有相應的知識與學校教育、課堂教學相對接,孩子就會聽不懂課,也不會聽課,無法適應學習生活。很多孩子,小的時候被寄養(yǎng)在比較封閉或落后的環(huán)境,就會出現(xiàn)這類現(xiàn)象?;蛘咭驗檎疹櫤⒆拥娜?,由于太忙或種種原因,在孩子0——6歲時,沒有陪伴孩子,沒有太多的交流和互動,也沒有早期的知識儲備,這就錯過了培養(yǎng)孩子各種學習能力的敏感期,也會導致孩子以后學習出現(xiàn)種種障礙。 小杰就是這樣的孩子,從小隨姑姑長大,姑姑的養(yǎng)育方式更多的是以“健康和安全”為主,很少陪孩子讀書,溝通也少。所以,孩子嚴重地缺乏早期的知識儲備。上學后,老師上課時講的很多話,他都聽不懂。而媽媽又很要強,對孩子的期待值很高,看到孩子學習成績差,每天都很焦急不安,備受煎熬。小杰本來學習不好,壓力就很大,加之媽媽的催促、責怪、批評,使他每天都特別想逃避學習,孩子的內心深處也漸漸地開始討厭學習了。每天都想玩,去尋找自己的快樂,更談不上主動學習了。 3. 喜歡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很難主動的去學習。 小軍上小學三年,媽媽是一個工作努力、積極、認真的人。小軍很喜歡看課外書,知識儲備的比較好。但是,小軍很貪玩,每天都會被老師批評?;丶視r情緒就很低落,本想著能夠得到媽媽的理解,結果回到家里,竟是雪上加霜,媽媽又是一頓批評、責怪。這就使孩子越來越逆反,什么都不想干了。而媽媽也完全接受不了兒子的表現(xiàn),每一天面對孩子都是很煩躁,不滿。 總之,小學階段孩子學習不主動,大多是由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和快樂。影響孩子們快樂學習的主導原因是孩子們小的時候缺乏知識的儲備,這讓孩子在今后的學習中障礙重重。而家長一旦看到孩子學習上出現(xiàn)問題,覺得焦慮不安,就會催促、要求、控制、指揮。這一系列的行為,讓孩子越來越覺得覺得學習的過程是痛苦的! 初、高中孩子為什么不主動學習? 初中、高中階段,很多孩子已經(jīng)開始對自己未來的發(fā)展設定了目標。這個階段的孩子,在目標的推動下大多能夠主動的學習。但還有一部分孩子學習不夠主動,很多家長認為是孩子不努力。其實,他們不主動學習的關鍵是,他們已經(jīng)無法全心投入到學習中了,他們無法吸收老師講的內容。因此,面對作業(yè),他們沒有絲毫的解題思路。每年寒暑假的初、高中訓練營,指導學生們進行科學高效學習。就會遇到很多這樣的學生。 小鵬,初中是一個中等生,上了高中,也很想學習,但是由于嚴重的缺乏學習方法,很多知識在課堂上無法理解。所以,上課時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在發(fā)呆、犯困,在學校的每天都是煎熬。媽媽很不理解,孩子有那么多不會的題目,為什么不主動去學習呢! 現(xiàn)代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中,總是希望孩子一帆風順、青云直上。所以,孩子小時候無論遇到任何問題時,家長都會替孩子安排好,讓孩子有一個理想的環(huán)境。在孩子學業(yè)上,很多家長更是煞費苦心,提前學習。初二時,學習初三的課程;中考完,就開始學習高中的課程。很多時候,家長根本不給孩子自己主動解決問題的機會,都替孩子鋪好了路。長此以往,孩子們有了依賴心理,在面對很多問題時就不想自己解決了。而且,長期的替代,也使孩子們失去了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他們很不愿意自己解決問題,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問題。人的成長,需要體會面對困難的痛苦、解決困難的艱辛和成功后的欣喜。就像一個人,走進一座大山,找不到出口時,會擔心出不去,會害怕遇到危險,但又不能停下來等待。這種既不能放棄,又不能逃避,也沒有人幫助的境遇,是需要孩子去經(jīng)歷的,跨越了這樣的成長,孩子在今后無論遇到什么情況,都能夠充滿希望,勇往直前。每個孩子都需要用自己的腳走出去屬于自己的路,即使老師講了該如何做,但是“走的過程”需要孩子們自己去經(jīng)歷。 我們的家庭教育有一個誤區(qū):孩子們越是沒有積極性,父母們就越著急,于是就有了更多的指揮和控制。但是他們沒有思考那些替代自己解決問題的老師,是否真正能夠讓孩子做到自己解決去問題。往往家長們過度的努力,卻導致了孩子們對學習的厭惡,哪里還談得上去主動學習呀! 究其本質及解決辦法 孩子們不能積極、主動的學習的本質原因就是在最初階段,由于知識的缺乏,導致孩子學習過程中,加工知識存在障礙。因障礙而引發(fā)了負面的情緒波動。這些情緒波動,又導致了更多的學習障礙,惡性循環(huán)。長期的消極情緒,導致很多孩子出現(xiàn)了想逃避學習的心理。不光是孩子想逃避,其實,家長尋找輔導老師的幫助,往往也是為了逃避自己去面對孩子的學習障礙。 另外,也有很多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學習知識沒有障礙。但是由于父母的高期待,對名次的過度追求,也導致了孩子在被評價中成長,引發(fā)了負面情緒。只要孩子一旦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了負面情緒,他就會出現(xiàn)逃避的學習的行為,就不會主動學習了。 有的孩子的學習方式不科學,沒有科學的思維方式(比如,總是以記憶為導向的學習,缺乏對知識的加工和研究),對學習也是一種限制。當?shù)搅烁吣昙墸R量開始增加,同樣,也會出現(xiàn)因信息過載而無法加工的情緒障礙,這同樣也會讓孩子出現(xiàn)逃避學習的心理。 總之,要想讓孩子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家長就要不斷的加強自身的成長和修養(yǎng)。要運用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去培養(yǎng)孩子,讓孩子在情緒狀態(tài)、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才能讓孩子在學習中體會到快樂,積極主動的去學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