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進中舉,古代讀書人宿命的一個縮影,悲涼與荒唐,無奈與前行,在時代的溝壑中,至今依然清晰,讓人感慨不已。 人生,有著太多的歧路,卻只有唯一的選擇。去往何方,每一個路口,都有無數(shù)人曾在長夜自問,難以取舍。 《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書中有一首詞叫《秦時月》: 人生南北多歧路, 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百代興亡朝復暮, 江風吹倒前朝樹。 功名富貴無憑據(jù), 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 濁酒三杯沉醉去, 水流花謝知何處。 這首詞淺顯易懂,卻內蘊深刻。人生無處不面臨選擇,將相神仙也不過是凡人來做。王朝的興亡,一如朝暮更迭,前朝的樹,很快就在江風中倒下。功名富貴無從預料,費盡心思,也只是徒勞時光。 在詞人看來,還不如喝幾杯濁酒,獨自沉醉,管他水流花落歸何處…… 吳敬梓在書中表達科舉制度帶給士子的束縛與損害,范進的悲喜劇,已經超越了考試本身,人性的碰撞,引人深思。 魏晉時候的阮籍,走到歧路的盡頭,再也無處可走時,總會痛哭一場而還。他的馬車上有一把鐵鍬,他對仆人說,“死便埋我?!边@份豁達,又豈是醉心名利之人能夠體會? 唐代鄭谷在《淮上與友人別》中,也感慨歧路的分別。 揚子江頭楊柳春, 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shù)聲風笛離亭晚, 君向瀟湘我向秦。 這歧路,一分手便是天涯。江頭春色、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如此美好的景致,讓離別的黯然神傷,更加讓人傷感。此后的長路,該是何等寂寥啊,再也不能結伴同行,只有漫無邊際的愁緒,長隨左右。 對這首詩的評價褒貶不一?!对娋硿\說續(xù)編》:送別詩,惟“西出陽關”,久推絕唱,此詩情文并美,可稱嗣響。楚澤揚舲,秦關策馬,飄零書劍,各走天涯,與客中送客者,皆倍覺魂銷黯黯也?!短迫私^句精華》:明胡元瑞稱此詩有一唱三嘆之致,許學夷不以為然,謂此詩“氣韻衰颯”。 其實,晚唐詩作大多氣韻衰颯,這是因為唐末國勢衰微,亂禍頻繁,自然入詩。 西洲曲 南北朝 · 佚名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 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南北相望,思念纏綿。這份愁緒,是因為不見。詩人希望大風可傳情,一夜吹夢到她枕邊,陪她再采蓮,賞亭亭荷花。如此,一切相思也都有了歸宿。 浮云作雪,世味成茶。不待歡笑聲歇,就已兩鬢染霜了。 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宋 · 李清照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終日向人多藉藉,木犀花。 與趙明誠伉儷情深的李清照,在他走后的余生里,再也沒有了昔日的歡笑。她臥看殘月,無人潑茶,枕邊有書,卻心思懨懨,只待風雨至。最讓她喜歡的是,門前的木樨花陪著她度過晨昏,也算是一絲俗世的慰藉吧? 世間再無趙明誠,酒意詩情誰與共?李清照感嘆在這人生的歧路上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煽v使當初珍惜每一寸時光,待生離死別,依然意難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