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妖之美,美過人 《西游記》原著中,寫唐僧面對誘惑,處理手段雖然不高明,但是也算很明智。 妖精在他面前騷首弄姿,在他耳邊哈氣撫摸……唐僧始終無動于衷。在這里說一下,妖精是比仙女還美的。 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沉魚說的是西施。西施在溪邊浣紗,魚兒看呆了,忘記了游泳,沉下去了?!暗b濃抹總相宜”,說的就是西美人。 落雁說的是王昭君。昭君出塞,大雁看到她,也呆了,忘了扇翅膀,學(xué)馬航失事,往下面落。 閉月說的是貂蟬。貂蟬月下散步,月亮看到她了,覺得沒有她美,不好意思躲進云層里去。 羞花形容的是楊貴妃。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她一笑,把皇帝六宮裝得美女全都比下去了。她一哭,皇帝吃飯都沒滋味了。 這是文學(xué)作品中,形容的四大美女。文字優(yōu)美,充滿詩情畫意。 妖之美,美過人。妖精的美,無法用語言形容。 為何?因為妖精有妖術(shù),會變化,她能變化成你心里最美的那個“她”。 再者,妖精在誘惑唐僧時,沒有表明身份說我是妖精呀。 妖精把真實身份隱藏起來了,以唐僧的肉眼,是識不破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得不佩服唐長老的定力。 02 明智的唐僧 那么,唐僧是如何做到不失身的呢? 面對妖精獻媚、示愛,勾引。唐僧始終面不改色,然后表決心,以手指天說道:我一心西天取經(jīng),別無它念,我不能對不起如來。 若是妖精勾引得緊,唐僧就緊閉雙眼,口念阿彌陀佛。 唐僧這樣做,看似簡單,其實很明智: 第一、不能對妖精破口大罵。 激怒了妖精,妖精一口就可以把他吞了。這點,唐僧心里明境似的。他知道,只有保存自己,伺機逃走才會成為可能。 第二、對妖精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我是不能和你洞房的,洞房了,我經(jīng)就取不成了。取經(jīng)風(fēng)餐露宿,困難重重,不能帶著一群小唐唐爬山涉水吧。 第三、如果曉之以理都不行,最后只有置之不理,裝啞巴。 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行。做到,不看,不聽,不說,不行。 妖怪一時拿唐僧沒辦法,正在想辦法時,孫悟空就來把他救走了。
03 抵制誘惑 總結(jié)唐僧抵制誘惑,就是六字方針:能忍,能仁,能啞。 能忍,是被抓了,忍著,不能激怒妖精,不卑不亢,保存性命。 能仁,是勸妖精迷途知返,回頭是岸,別再造孽了。 能啞,就是勸不了妖精就放棄,自己裝啞。 做到這六個字,世間的誘惑就不成為誘惑了。 現(xiàn)在有些人,美女一對他拋媚眼,他屁顛屁顛就跟著去了,能忍這關(guān)過不了,淫根就忍不住了。 能仁,做到的就太少了。仁者不貪,仁者不嗔,仁者不癡。 不貪,基本上能戰(zhàn)勝百分之九十的誘惑。 最后能啞,就是任你使盡各種手段,我心清靜,不起波瀾!生死置之度外。
04 人性本貪 貪,是人性陰暗面的東西。雖然陰暗,但并不是說就不存在了。只有把陰暗的東西,放在陽光下,陰暗的東西才陰暗不起來。 權(quán)利要放在籠子里,要受到各方面監(jiān)督,想貪才貪不起來。沒有陰暗的土壤,貪是不能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的。 有了權(quán)利,不受制約,貪就會被無限放大。 比如封建社會,皇權(quán)至上,皇帝老兒后宮佳麗三千。試想,他晚上忙得過來嗎?每天晚上換一個,后宮佳麗也得等三年才輪得上一回。 再說,皇帝老兒他每晚都來,身體吃得消嗎?這是一種畸形的,荒唐的社會,是人性之貪的瘋狂表現(xiàn)。 貪把人性惡化了,讓人變成了魔。用別人的血汗錢,來維持自己糜爛了生活,成為了社會的蛀蟲。 貪的必然結(jié)果,就是腐敗,造成人性腐敗,社會腐敗。所以,反腐治貪,要從制度上反腐。 何為制度?說白了,制度就是框框,是約束行為的。是人的行為在框框里,見得光。見不得光,就陰暗了。陰暗了,就貪腐了。 根治腐敗的土壤,說白了,就是你手里錢不多或者沒錢的時候,想貪也不可能。 只要做官的,想貪都不可能,或者想貪得付出沉重的代價,這個社會就真的清明了。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