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雖吉而葬多兇,終無一發(fā)。 龍脈雖吉,而葬不得正穴,或打破天是而傷龍,或打合水而脫氣,或有破敗番斗之忠,立向深淺之非,是皆葬兇,永無發(fā)福之理。 穴尚隱而尋未見,留待后人。 天之生人,地之生穴,有非其人,則穴將隱面不顯,得而復失,雖得吉地,或不遇明師.不識其穴,皆福分之未至,以致于斯。若似有神物護持,致穴潛隱,留待后人也。 [白話講解]水的禍??梢粤⒓磻?,山的禍福卻應驗較為遲緩。山是長年的靜物,禍福的應驗比較慢,水是日夜流動的,吉兇的應驗就一定會很迅速。 地形雖然吉利,但埋葬卻多兇惡,最終也不會有發(fā)達之時; 龍脈雖然吉利,但埋葬不得正穴、立向又與水口不合,這些都叫做葬兇。穴位多隱敝而難以尋找,只好留待后人去享用。仙跡,是指先賢留下的地理遺跡。學習風水的人雖然知道書決,但無實際的根據(jù),要登山追尋仙跡,才能知道龍穴砂水向如何取舍,怎樣發(fā)揮作用,再用心思考慮,地理之義便可以得其精華了。愈看發(fā)福發(fā)禍之古格愈多,愈熟就愈精。正如楊公勸人覆核古人墳,勝讀萬卷《撼龍經(jīng)》的意思。 追尋仙跡,尋得發(fā)福之古墳,得知授脈、穴情、砂水、明堂配合之妙。開穴證穴,即是看格。發(fā)禍之穴,亦要知其穴情之失度,龍不包,堂前漏胎,既不藏風,亦不聚氣,堂內(nèi)流水斜飛走出,如此穴情,盡列眼前,自然知道取舍了。不要道聽途說,必要親看其格,而信服自己眼之所見,才能有所得,因為聽來的未必真實,眼之所見,才是真憑實據(jù)。 山峻石粗,惡水瀉流,氣散而不聚,豈有真龍融結(jié)、龍虎同抱,靠山、案山、穴場互相送迎、這就是吉地,為全關(guān)之局,必出圣賢來輔佐明主。 喝形呼象必須名稱形狀互相配合,然后才是真形真格,從名字觀之,不失其真,形象既全,用入地眼看形勢,秀麗回顧,周密入眼,定是山水有情。形象不全,形狀又和名稱不相配,必失穴情,又令人無從比擬,即是不善于看格。 真龍結(jié)穴,必有形勢可觀,但覆富貴人家祖墳,必知道龍之得山川正氣,山水秀麗和平,左右案靠必相環(huán)顧,形象必兼?zhèn)洌c別處不同。 凡龍脈之來,后龍、朝山之吉辰在第幾節(jié),巒頭的美惡應于何時,皆有數(shù)為據(jù)?;蚱婊蚺?,數(shù)理不同,以致興廢不常,以步尺之法驗之,何年盛,何時衰,皆可一目了然。節(jié)有長短,刻應有遠近,貴賤禍福,以古墳為鑒,必應驗而不錯,郭景純教人覆古穴,就是看格尤勝看書之意。 某山秀麗,某山或方或圓,相惡斜欹,出軍賊逃亡人士,山在子午卯酉方位,生人所應禍福,紅艷桃花,或勢或閑,了然于目。 山水皆吉兇之形,而水關(guān)于吉兇禍福的效應,應驗即見,山則年份較久,應驗稍遲。山靜而水晝夜不停的動,應驗較速,此是動靜陰陽不易之理。 山墳之吉兇禍福,皆由山川吉兇應之,而古人仙墳可以證。山形粗惡,當面來朝,亦會速速發(fā)禍,水如急流,登穴不見者,禍發(fā)較遲。 龍脈雖吉,如算得不準,不得正穴,或天星破龍,或水泄而又脫氣,或有破敗之患,立向及下葬深淺又不合法度,則落葬已兇,又怎能發(fā)福呢? 天生人,地生穴,天地交替孕育后人,沒有生人,地穴無用,無人尋得好穴,穴亦隱而不顯,雖得亦失去。或?qū)さ妹?,不得明師指導,不識立穴,雖得地又不能用之,乃福分未到,不如將此佳穴留給后人,留給那些有福緣的人享用。 謝謝閱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