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可靠性原則(工作的重要性弱與人為的把控性弱) ★★ 如實地反映實際發(fā)生的交易或事項,不弄虛作假 2、相關性原則(工作的重要性弱與人為的把控性弱) ★★ 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能夠反映企業(yè)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3、可理解性原則 (工作的重要性弱與人為的把控性強) ★★★ 指企業(yè)的會計核算和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4、可比性原則(工作的重要性弱與人為的把控性強) ★★★ 指企業(yè)的會計核算應當按規(guī)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5、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 (工作的重要性強與人為的把控性強) ★★★★ 指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6、重要性原則(工作的重要性強與人為的把控性強)★★★★ 重要性原則是指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交易或事項應當區(qū)別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并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作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guī)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確地披露;對于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情況下,可適當簡化會計核算手續(xù)。 7、謹慎性原則(工作的重要性弱與人為的把控性強)★★★ 指企業(yè)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 8、及時性原則(工作的重要性弱與人為的把控性強)★★★ 指企業(yè)的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也不得滯后。 A類:既重要又需要人為把控的的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和重要性原則,在工作中處處時時需要關注。 B類:需要人為把控的可能不關注的原則:可理解性原則,可比性原則與謹慎性原則;它需要職業(yè)經驗比專業(yè)理論更關鍵。 C類:不太關注也無有效把控的原則:可靠性、相關性和及時性三大原則。尤其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要會計人把控已無實際意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