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臟者,心、肝、脾、肺、腎。腎精分藏于五臟,乃成五臟之精。精可化氣,于是形成五臟之氣。五臟氣化有常,支持著五臟功能的發(fā)揮。如果有一天,我們“斷氣”了,五臟之氣歸于沉寂,那么生命也就來到了終點。而只要五臟之氣生生不息,我們就可能健康長壽。 那么,五臟之氣一旦缺損,我們會有什么表現(xiàn)呢?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先說說心。 什么是心氣虛?心氣虛的主要表現(xiàn),就是在活動之后出現(xiàn)明顯的心悸、氣短、胸悶的現(xiàn)象,整個人精神疲憊??疵嫔?,有一點淡白,而且愛出汗。這就是心氣不足,無力鼓動所致。心氣虛,在很多慢性疾病患者身上都可能有所體現(xiàn),比如各類心臟病、心功能不全、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等等。心氣虛是許多心系癥候的開端,可能誘發(fā)心陽虛、心血虛等癥候。 怎么補心氣呢?給您簡單介紹一下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獨特手段:黃芪、茯苓、茯神、半夏曲、當歸、川芎各12克。遠志、肉桂、柏子仁、酸棗仁、五味子、人參各6克,炙甘草9克。這個就是古人在《證治準繩》中記載的養(yǎng)心湯了。這里面,黃芪和人參配在一起,健脾益氣,補養(yǎng)心脾之氣虛。為什么心氣和脾氣要一起補?因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一足,則一身臟腑之氣有源,補養(yǎng)心氣就不難了。接下來,看當歸和川芎。當歸和川芎是補血活血的。血為氣之母。要想補血,必須補氣,所以我們補血。然后,看肉桂。肉桂溫補腎陽。腎,為五臟精氣之根。補陽腎陽,可以更好地提振心氣。再看半夏。半夏化濕。為什么要化濕?因為氣虛,運化遲廢,津液不得輸布,因此痰濁內(nèi)生,故而要化濕。最后,配柏子仁、五味子、酸棗仁、遠志、茯苓、茯神來安神寧志,全方大功告成。 再說說脾。 什么是脾氣虛呢?這類人的典型表現(xiàn)就是吃不下東西,少吃一點就腹脹,然后便溏,總拉稀。這就是人體脾氣不足,難以運化所致。就整體狀態(tài)而言,是倦怠的,乏力的,沒有精神的。形體看上去消瘦,面色不好。脾氣虛在多種疾病患者身上都可能體現(xiàn)出來,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慢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比如慢性胃炎等等。 脾氣虛怎么辦?給您說一張古方。這也是咱們老祖宗的醫(yī)學智慧,藥用四味:黨參、白術、茯苓各9克,甘草6克。這就是原載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里面的四君子湯了。這里頭,黨參健脾益氣,白術苦溫燥濕而助運,茯苓健脾利濕,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兼固護中焦。全方對于提振脾氣是很有幫助的。 然后說說肺。 什么是肺氣虛?肺氣虛在很多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心病患者身上常見。主要表現(xiàn),就是咳喘無力,總覺得氣不夠用、上不來氣,胸前憋得慌。尤其是在身體活動之后,這種現(xiàn)象更明顯。這類人可能會咳痰,痰質清稀,說話聲音低微。另外,這類人比較容易感冒,身體倦怠,面色淡白。這就是肺氣虛,不能司呼吸,不能司衛(wèi)外之能的表現(xiàn)了。 肺氣虛怎么辦?再給大家簡單介紹一張古方,您看一下就知道了:桑白皮、熟地黃各60克,人參、紫菀、黃芪、五味子各30克,研為末,混勻,每次9克,水煎服,加入蜂蜜少許飯后服用。這里面,人參和黃芪都是補益肺氣的。熟地黃可以滋補腎中精血,因為腎為氣之根,協(xié)助肺司呼吸之職,同時肺屬金而腎屬水,本著金水相生之意,我們理當補腎水而壯肺金。在此基礎上,用五味子來收斂肺氣,用紫菀和桑白皮來平喘,全方大功告成。 接下來說說腎。 腎氣虛,這可是一個大問題。它在慢性肺病、糖尿病、腎炎、腰肌勞損、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礙患者身上比較常見。它的主要表現(xiàn),就是頭暈目眩、耳鳴,同時腰酸比較明顯,兩腿可能乏力。腎氣本來有收攝、封固之能,所以腎氣虛的人,可能會尿頻、遺精、早泄,甚至尿失禁??傊?,這就是腎氣不足的虛乏表現(xiàn)。 這類人怎么辦呢?補腎氣的辦法,中醫(yī)有很多。在這里,我們給您說一個簡單的食療辦法,利用中藥肉蓯蓉和羊肉。準備肉蓯蓉30克,羊肉150到200克,洗凈切片,然后加入大米適量來煮粥,最后加入食鹽和味精少許來調(diào)味服用。這里面的羊肉,可以補陽氣,肉蓯蓉可以溫補腎中精血,還能提振腎陽。這兩味搭配起來,自有一番妙處。這就是通過滋補腎中精血來提振腎陽、腎氣。為什么呢?這牽涉到腎陰、腎精、腎氣和腎陽之間的關系。有道是:“陰虛陽無以化”。腎中精血是腎陽化生、腎氣充足的保證。要想補腎氣,就必須補足腎中精血。 最后,咱們來說說肝。 對于肝來說,我們常能聽說“肝陰虛”、“肝郁氣滯”等等說法,很少聽說“肝氣虛”的表述。其實,隨著現(xiàn)代中醫(yī)臨床辯證的不斷發(fā)展,肝氣虛的癥候特點,已經(jīng)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肝氣虛,主要表現(xiàn)就是身體的乏力,懶言,同時還伴有抑郁寡歡,或者煩躁不安等情緒上的異常。這類人還可能多夢,容易驚恐,喜歡嘆氣,常常感覺胸悶、少腹墜脹。這些是比較常見和重要的表現(xiàn)了。 肝氣虛了怎么辦?一般會用這樣一張古方,藥用山茱萸、炙甘草、桂心、細辛、茯苓、桃仁、柏子仁、防風、制川烏。這個是《備急千金要方》里面的補肝湯。 好了,上面這些就是心氣虛、脾氣虛、肝氣虛、肺氣虛和腎氣虛的一些證治精義了。其實,圍繞這一話題,我們還有很多內(nèi)容要說,但是限于篇幅,我們無法一一闡明,就留日后為您詳述。文中方劑,看官必須在中醫(yī)師辯證指導下應用。因為避免廣告嫌疑,故而具體用法欠奉,請您諒解。 |
|
|
來自: zltzltzlt > 《一點資訊醫(yī)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