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豎筷
|
緊接著一段辱華的廣告也被曝光 小編光看里面的截圖就給我氣樂了 D&G“起筷吃飯”系列廣告 看到這兒一臉懵逼 這是在用筷子嗎? 這不就是用叉子吃面條嗎? 連筷子都不會用還敢上中國現(xiàn)眼來? 那么小編就告兒你 什么是正確的筷子使用方法 用筷子是咱中國人的傳統(tǒng) 可您真的了解它的寓意嗎? 它也是有靈性的! 筷子長七寸六分,代表七情六欲。一頭方一頭圓,代表天圓地方。圓頭入口,代表民以食為天。一雙有兩根,代表陰陽。使用過程中,兩根相互配合,一中有二,二者合一,突顯一個“和”字… 老外你懂個P 馬未都還講過一個故事,說一個人和朋友吃飯,正好趕上父親來,就帶上父親一起。 回家路上,父親和兒子說,這個朋友不可深交。 父親觀察到,兒子的朋友習(xí)慣在夾菜時把筷子深深地插進(jìn)菜里,扒拉兩下之后,才夾起自己的菜。 “這種人,不顧及別人,很自私?!?/span> 一段時間過后,兒子的朋友在生意上的一點(diǎn)小事上因利忘義,棄他而去。所謂見微知著,大抵如此。 從吃相看人品 那么北京有哪些關(guān)于筷子的規(guī)矩呢? 不豎筷 第一條、吃飯時不能將筷子插在盛著米飯的碗里,特別是家中有七八十歲老人的,絕對不允許將筷子插在盛滿米飯的碗里。這是因早年間家里死人后要擺供品,其中“倒頭飯”就是將筷子插在盛滿米飯的碗里。如果將筷子插在盛著米飯的碗里,是對家中老人的最大不敬。 不敲筷 第二條、在飯桌上不能用筷子亂敲,一是反映自己沒教養(yǎng),不文明。二是對同桌吃飯的人不禮貌,不友好。三用老北京的話說,證明自己命苦,是要飯的命。因為從前要飯的人才敲盤子敲碗。四在飯桌上敲盤子敲碗,“方”(咒)自己家的老人。所以,這是飯桌上的大忌。 不抄底 第三條、拿筷子夾菜,只能搛盤子上面的菜,不能用筷子在菜盤子里翻來翻去,更不能“抄底”。 不落單 第四條、筷子只能成雙成對用,不能單只用。此外,只能用筷子去夾菜,不能把筷子當(dāng)“刀槍”。夾不起來,改用勺子或其他餐具。此外,站起來,用筷子在盤子里斯肉,也不雅觀。按老規(guī)矩,您可以把盤子拿到一邊去撕,撕碎之后,再拿回飯桌。 不吮吸 第五條、老北京人認(rèn)為,用嘴銜筷子,吮吸筷子,是“貧氣”的表現(xiàn)。所謂“貧氣”,就是“窮相”,受窮的人或者要飯的人才嗍(suō)羅(吮吸)筷子。所以,讓孩子從小就立下不能吮吸筷子和不能吧唧嘴的規(guī)矩。 不挑菜 第六條、吃飯時不能把碗放在桌子上用筷子挑著吃。要用左手端碗,拇指放在碗沿,右手托底,不能整個手“托碗底子”。 不晃筷 第七條、拿著筷子不能桌上晃來晃去。想吃哪道菜,拿著筷子就直奔主題??纯催@個,瞧瞧那個不動手,表示您對桌上的飯菜不滿意。對飯菜不滿意,就是對主人的不滿意。
不當(dāng)牙簽 第八條、不能將筷子當(dāng)牙簽用。這是一種壞習(xí)慣動作。牙塞了東西,一時找不到牙簽,便想到了筷子。于是把筷子撅折,取其較細(xì)的部位權(quán)當(dāng)牙簽。這種習(xí)慣動作是個人基本素質(zhì)低略的體現(xiàn),是對在場人的大不敬。
別小看這一雙手里的筷子 學(xué)問可大著呢! 不信咱就來看看
其實刀叉以及筷子勺子 最早全部都是出土自中國! 左二為4000年前中國的餐叉
等到了商周時期 中國已經(jīng)完全進(jìn)入文明時代 不再需要用刀叉分割食物了 這時候筷子就成為了主流餐具! 殷墟出土的銅箸(筷子)
瓷器們看懂了吧 漲姿勢了有沒有 那么咱們再一起來看一個 中國人的“筷子”,餐桌上的溫情
|
|
|
來自: 昵稱55445384 > 《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