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這樣說呢?核心的原因在于:在溝通中,他們只講道理,不談感受。 試想想,當別人開心得手舞足蹈,或者憤怒得火冒三丈時,你在一本正經(jīng)地講道理,誰能聽得進去? 一般高情商的人,總能對人的情緒和感受有著敏銳的感知,而低情商的人對人的情緒感受力準確性較差,導致說話做事對人的情緒感受照顧不周,只能用一些僵硬的道理或溝通方式。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里,道理講得越多,越會讓聽的人堵得慌,不想再溝通下去。 人是需要適度講道理的,但總是講道理的人,活在“應該”之中,而不是“真實”之中。無法看到活生生的內心,更體會不到每個人感受上的差異,總是不知不覺就得罪別人。 如何提高情商,讓別人愛上和你聊天? 1 溝通的關鍵是“理解”,先理解自己,而后理解他人 過度講道理的人想要學會溝通,要先學會理解別人,而理解別人的前提是先理解自己。 如果我們本身就活在各種道理中,一定會抱有“預判視角”,遇事先判斷“我這樣對不對”、“我這樣應不應該”,而不是“我為什么會是這樣”、“我想要什么”。 無法理解自己,更別說去理解別人了,在與別人的交往中,也必定是抱著“預判視角”的。 2 讓感受走在道理前頭 小時候,父母總是不接納我們情緒情感的合理性,總是評判我們不應該這樣。 他們從未嘗試過理解:
但實際上,所有行為都是合理的。 因為小朋友不懂得偽裝順從,他們做事都是按自己最真實的感受,感受優(yōu)先。也正因為此,長大后,我們都羨慕單純善良的孩童。 感受的力量,比講道理大多了。 就像戀人吵架時,為什么說不要管對錯,要先去哄哄對方,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當一個人有情緒的時候,他往往是聽不進道理的。 因為視角不同,對應的要求和規(guī)矩就完全不同。當別人與你聊天,釋放自己的情緒時,你可以先感受對方的感受,然后再回歸到“道理”,客觀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過度講道理”會讓內心變得不健康。因為只信奉道理,當?shù)览砀约旱母惺軟_突時,他們會一味壓抑自己的感受去解決問題,由此構成強迫。 事實上,所有的說話技巧都基于理解本身,好的溝通永遠不是對方出一招,我們套用一個解決話術,而是兩個流動的人,在相互理解和感受之中對話,最后達到雙贏。 當你嘗試去理解和感受,情商就會在不知不覺間提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