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厚在中國人的字典中似乎更多的是一個褒義詞,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人們往往也更喜歡和一些忠厚的人交朋友,這樣你不僅不用擔心他在背后會給你一刀,而且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反而會竭盡所能的給你一些必要的幫助。但是,如果我們看看歷史上的一些大有成就的人,他們往往是難成大業(yè)的。 無論是劉邦還是朱元璋,他們都是城府深沉,手段毒辣著稱,劉備表面上號稱忠厚仁義,但是實際上他并不什么善茬,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夠和魏、吳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對人有著很深的了解的曾國藩也曾評價過那些“忠厚之人”,他認為忠厚固然好,但是他們實在難有什么出息,而究其原因,這是他們身上的三個致命的弱點導(dǎo)致的。 首先的第一個弱點就是,忠厚之人考慮別人太多,做起事來容易猶豫不決,而做大事的時候,恰恰最需要的就是干脆利索,殺伐決斷,需要動手的時候毫不手軟,富有魄力。而忠厚之人呢?他們往往習慣瞻前顧后,一件事他們總是要考慮再三,他們的這種決斷會讓他們錯失掉最好的時機。 忠厚之人的第二個弱點就是,他們往往都是目光短淺的,總結(jié)所有的忠厚之人的身上的特點,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之所以忠厚,往往都是因為他們不愿意改變目前的處境,沒有長遠的目光導(dǎo)致了他們永遠對當下的情況是最滿意的,在這種處境下的他們,難以“窮則思變”,難以生出發(fā)展自己的念頭來。如果跳不出舒適圈,就難免死于安樂。 曾國藩所說的忠厚之人的第三個弱點就是他們習慣于墨守成規(guī),這是曾國藩最為痛恨的一點,他曾說過:墨守成規(guī)是會誤人一生的。墨守成規(guī)會導(dǎo)致一個人失去創(chuàng)新的能力,他們在處理事情的事后,固然可以靠穩(wěn)重取勝,但是如果把他們放在一個激烈一點的環(huán)境中,他們沒有陳規(guī)可守的時候,他們就會毫無辦法,手足無措。 還有一個弱點在于,忠厚之人不知人心險惡,這會讓他們在很多時候做出錯誤的判斷。將人心看得過分險惡顯然是不正確的,但是將所有的人都看得非常善良也難逃天真無知的嫌疑,如果對一件事不愿做出最壞的打算,對局面沒有一個最壞的預(yù)測,當大難來臨的時候,一切就都晚了。 |
|
|
來自: 柳家李紅 > 《形色百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