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絳唇 整理編輯:詩詞軒 
 一、詞牌簡介: 點絳唇,詞牌名,又名“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等。以馮延巳詞《點絳唇·蔭綠圍紅》為正體,雙調(diào)四十一字,前段四句三仄韻,后段五句四仄韻。另有四十一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韻,四十三字前段四句三仄韻,后段五句四仄韻的變體。代表作有蘇軾《點絳唇·紅杏飄香》等。欽定詞譜共收錄了974首例詞。 
 絳的意思是指赤色,火紅。點絳唇是指古代女人把嘴唇點成紅色。就像現(xiàn)代的抹口紅。 
 調(diào)名用南朝江淹《詠美人春游詩》:“江南二月春,東風(fēng)轉(zhuǎn)綠蕷。不知誰家子,看花桃李津。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行人成息駕,爭擬洛川神。”元《太平樂府》注“仙呂宮”。高拭詞注“黃鐘宮”?!墩糇V》注“仙呂調(diào)”。《清真集》入“仙呂調(diào)”,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異。 
 宋王禹稱詞名“點櫻桃”。 王十朋詞名“十八香”。 張輯詞有“邀月過南浦”句,名“南浦月”。 又有“遙隔沙頭雨”句,名“沙頭雨”。 韓淲詞有“更約尋瑤草”句,名“尋瑤草”。 在京劇中,《點絳唇》又通稱為“點將”,用于元帥升帳、江湖豪客的排山等,其作用是為了表現(xiàn)場面的宏大和增強氣氛。 
 此調(diào)馮延巳一首為創(chuàng)調(diào)之作,其他唐五代詞人不用此調(diào)。宋人用此調(diào)者極多,汪詞與馮詞格律相同,為宋人通用之體。汪詞是名篇,南宋初年黃公度和作序云:“汪藻彥章出守泉南,移知宣城,內(nèi)不自得,乃賦詞云……公時在泉南簽?zāi)唬理嵶鞔怂椭??!被騻鞔嗽~為蘇過作,乃誤。 
 二、詞牌格律對照: 說明: 1、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 2、雙調(diào),指本詞有上下兩段,有時也稱作上下闕。 3、仄韻,本詞只押仄韻。 
 正體 雙調(diào),四十一字。前段四句,三仄韻;后段五句,四仄韻。 
 例詞:《點絳唇·蔭綠圍紅》馮延巳 蔭綠圍紅,夢瓊家在桃源住。畫橋當(dāng)路,臨水開朱戶。 柳徑春深,行到關(guān)情處。顰不語,意憑風(fēng)絮,吹向郎邊去。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平中仄(韻),中仄平平仄(韻)。 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中仄(韻),中平中仄(韻),中仄平平仄(韻)。 
 變體一 雙調(diào),四十一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韻。以蘇軾《點絳唇·不用悲秋》為代表。此詞前段第二句本七字句,但于第四字藏一韻,可作兩句。宋吳琚詞“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舒亶詞“紫霧香濃,翠華風(fēng)轉(zhuǎn),花隨輦”,“遇”字、“轉(zhuǎn)”字用韻,正與此同。元詞如應(yīng)次蘧、蕭允之諸作皆然,實本蘇詞也。 
 例詞:《點絳唇·不用悲秋》蘇軾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江村海甸,總作空花觀。 尚想橫汾,蘭菊紛相半。樓船遠(yuǎn),白云飛亂,空有年年雁。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變體二 雙調(diào),四十三字。前段四句,三仄韻;后段五句,四仄韻。以韓琦《點絳唇·病起懨懨》為代表。此詞見《花草粹編》,前后段第二句俱多一字?!对~律》疏于考據(jù),反駁草堂之誤,非也。 
 例詞:《點絳唇·病起懨懨》韓琦 病起懨懨,對堂階花樹添憔悴。亂紅飄砌,滴盡真珠淚。 惆悵前春,誰相向花前醉。愁無際,武陵凝睇,人遠(yuǎn)波空翠。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三、詞牌特點及要求: 此調(diào)九句,七句用韻,用仄韻,韻密;整個調(diào)子除卻上下片開頭一句,其余全是以仄聲結(jié)韻,音節(jié)拗怒。主要句式為四個四字句,此外三個五字句,一個七字句,一個三字句:這樣構(gòu)成此調(diào)平緩凝重,所以不適合作細(xì)膩的描寫,也不適合直抒胸臆或者大氣昂昂,適于表達(dá)苦澀情緒。蘇軾五首用以酬贈、寫景和節(jié)令,表情亦苦澀,如“箏聲遠(yuǎn)。鬢云吹亂。愁入?yún)⒉钛恪?,“山無數(shù)。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其特點就是每句第二句開始句句仄韻,于拗怒之中,層疊韻腳,又通過句式的反復(fù)變化來增強余韻。其重點便是注意用字用詞要簡練明快,在句式之間突出層次感。切忌句式之間綿密,不能反復(fù)在"在一個場景里轉(zhuǎn)圈"。 
 《詞律》認(rèn)為,上闋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聲,"作平則不起調(diào)"。但亦有作平起調(diào)者。全詞上片第二句第一字(例詞:夢),第三句第一字(例詞:畫)均宜用去聲;下片第四句第一字(例詞:意)亦宜用去聲。 
 四、歷代詞作欣賞: 點絳唇(宋·方千里) 池館春深,海棠枝上斑斑雨。酒旗斜舉。風(fēng)滾楊花絮。 游子征衫,憑暖闌干處??漳齺?。杜鵑啼苦。還報南樓鼓。 
 點絳唇 其七社日雨(宋·王之道) 春意催花,片云又作朝來雨。淡勻深注。紅紫紛無數(shù)。 社日人家,準(zhǔn)擬行春去。癡兒女。倚門凝佇。借問東郊路。 
 點絳唇 崇陽野次(宋·王炎) 雨濕東風(fēng),誰家燕子穿庭戶。孤村薄暮?;浯簹w去。 浪走天涯,歸思縈心緒。家何處。亂山無數(shù)。不記來時路。 
 點絳唇·紹興乙卯登絕頂小亭(宋·葉夢得) 縹緲危亭,笑談獨在千峰上。與誰同賞。萬里橫煙浪。 老去情懷,猶作天涯想。空惆悵。少年豪放。莫學(xué)衰翁樣。 
 點絳唇(宋·吳文英) 香泛羅屏,夜寒著酒宜偎倚。翠偏紅墜。喚起芙蓉睡。 一曲伊州,秋色芭蕉里。嬌和醉。眼情心事。愁隔湘江水。 
 點絳唇(宋·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點絳唇(宋·辛棄疾) 身后功名,古來不換生前醉。青鞋自喜。不踏長安市。 竹外僧歸,路指霜鐘寺。孤鴻起。丹青手里。剪破松江水。 
 點絳唇(宋·林逋)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余花落處,滿地和煙雨。 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shù),南北東西路。 
 點絳唇 其一(宋·晏幾道) 花信來時,恨無人似花依舊。又成春瘦,折斷門前柳。 天與多情,不與長相守。分飛后,淚痕和酒,占了雙羅袖。 
 點絳唇 其八(宋·蔡伸) 帳外華燈,翠屏花影參差滿。錦衣香暖??嗪薮合獭?/span> 畫角聲中,云雨還輕散。河橋畔。月華如練?;厥壮赡c斷。 
 點絳唇 光澤道中憩古寺作(明·王慎中) 門掩青山,空庭竹影風(fēng)長掃。一溪斜繞。水氣香花草。 木石幽殊,禽鳥傳昏曉。誰知道。白云鎖了。也有人來到。 
 點絳唇(清·顧信芳) 天淡云閑,雨馀芳草平如剪。柳腰低軟。春色和煙遠(yuǎn)。 斜日西樓,人倚東風(fēng)倦。鶯聲懶。一庭花片。綠滿香痕淺。 詩詞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