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和平區(qū)西北部有條街道叫福安大街。這條街道東南起多倫道,西至南門外大街,中間與祿安大街、建物大街、廣善大街、首善大街、慶善大街相交。 福安大街,1921年建設(shè)土路,1927年取幸福平安之意命名至今。1946年改為渣石路,1955年建瀝青路面。這條街街道比較狹窄,居民密集。這里住宅多為磚木結(jié)構(gòu)平房,還有一些二三樓小樓,周圍有長征醫(yī)院、長征中學等單位。 現(xiàn)在,這條街道已經(jīng)蕩然無存,只剩下“福安大街”的名字。它的歷史,它的過往,只能靠我們?nèi)プ匪?、追憶,去挖掘、整理?/span>
現(xiàn)在,我假設(shè)自己的腳步從山東路多倫道進入福安大街:
多倫道至祿安大街路段 1 左邊是面向多倫道一座二層建筑的側(cè)面,大門開在多倫道與福安大街交口的把角。在外面看到這家很干凈利落。這家的窗戶的木托上經(jīng)常擺放一些花木,花木還長得很茂盛。據(jù)他人講,這家的男主人以前是個有名的李先發(fā)醫(yī)生。也有說法是京劇名家童祥齡的住宅。 2 中原里是中原公司所屬的倉庫大院,在這里經(jīng)常看到一些車輛進進出出運送商場的貨物。另外,一些員工也住在這個院子的宿舍中。我的一個名叫馬強的小學同學就住在這里。 3 這是家煤店,規(guī)模與其它煤店的規(guī)模沒有什么兩樣。記得煤店是用平板推車送煤。開始是送煤球,后來是送蜂窩煤,再后來煤鋪就消失了。 4 這條通往蘆莊子的胡同叫泰安里。小時候外出游玩時,經(jīng)常走街串巷、東跑西顛。記得通過這條胡同再穿過蘆莊子胡同,就可以通到多倫道百貨大樓對面的《篷英樓飯莊》,也能通到和平路《鼎章照相館》旁的小胡同。 5 從多倫道進入福安大街,靠左邊是牙病防治院。小時候,在外面看到牙病治療椅和儀器就覺得很新鮮。
祿安大街至建物大街路段 6 這段路靠右側(cè)的一個院子里,住著一對新婚夫婦。漂亮的新娘要求有腳部畸形的新郎在婚后到醫(yī)院將畸形的雙腳矯正。果然,男主人在婚后的不長的時間內(nèi)將自己的雙腳醫(yī)治好了。 7 這條名為福順里橫胡同連接福順里一條、二條。這條胡同的主人就是《福順當》當鋪的主人。 8 在福順里橫胡同旁有一座自建的小二樓,這是我初中同學李占東的家。一個院落,自建的小二樓一分為二,一半是李占東家,一半是李占東伯父的家。 9 建物大街副食店的大肉鋪的門開在福安大街與建物街處的把角上。記得小時候過年前,居民們都排著隊伍買豬肉。因為過年是個全家團聚的日子,所以買豬肉就會多買一些。記得我家在一次過年前買了整個豬的后座。 10 在福安大街與建物大街的把角有一個绱鞋鋪。每當路過他家門口時,看到的是滿屋子都是鞋楦。 *印象中以前副食店的樣貌照片 *福安街與廣善街交口 11 這是個挺大的院子,曾是汽車喇叭廠的生產(chǎn)車間。以前是哪家的財產(chǎn)?詢問的結(jié)果是沒有結(jié)果。后來工廠撤出,這院子就成了名符其實的大雜院了。 12 這個仁安巷胡同口是我們往南市新聞影院,到南市游玩時穿行的必經(jīng)之路。 13 九成里胡同只有靠左一側(cè)有院落,右邊一側(cè)是山墻,所以住戶比較少,比較安靜。我的同學范國剛和于東坤就住在這胡同里。 在這條胡同口的右邊的門臉房,住著一戶人家。家里陳設(shè)都是舊時的家具,墻上有四扇、有中堂畫,還有硬木的八仙桌和太師椅。有位長者當時有七十幾歲,穿著打扮也是老派,對襟疙瘩袢的上衣,圓口布鞋,經(jīng)常拿著玉嘴的煙袋。這家有個與我年齡相仿的女孩子,當時應該是十七八的樣子,白白凈凈的,身材也很勻稱,十分的可愛。 14 福安大街84號是“清醬房大院”。這是附近的人們對這座老舊建筑的統(tǒng)稱。 這個院子臨街是個二層青磚樓房,院子很大,緊靠院子里面也是二層樓房。據(jù)說日本時期是日本人經(jīng)營的松滿醬油廠。 后來就被政府沒收了,變成了天津食品廠的工人宿舍。臨街樓房的整個二樓曾經(jīng)是一個金姓的住宅,文革時期沒收了一大部分的房子。 記憶中的這個院子有個面積不小的門房;進出口的門是用很厚的鐵板做的。 15 在建物街把角有座公共廁所,(過去是“瓶子劉”的房產(chǎn))附近的居民每到早晨或是晚上睡覺前都要到這里方便,有時還要排隊。如果遇上“憋老頭”的壞小子,內(nèi)急的人就倒霉了。 16 佑安里是個死胡同,前后有不到十個院落。我的同學劉愛琴和我哥哥的同學劉明亮就住在這里。另外,胡同口靠右邊的門臉是家修車鋪。 17 出了佑安里胡同,再往前一點,有個門臉是老大夫張寶芳的住宅。 再往前走一段距離,是崇德里。因為胡同的盡頭有座女衛(wèi)生間,又叫做“女茅房胡同”。一般來講,廁所的位置既有男廁又有女廁,只是這里不知什么原因,只有女廁所。 18 再往前走,有座青磚二層樓房,這是瓶子劉的房產(chǎn),這個大院臨街是二層樓房,劉家的上輩人住在這座樓院子后邊的另一座樓內(nèi)。 瓶子劉在南市地區(qū)的廣善大街、首善大街、榮安大街和閘口街一帶都有自己的產(chǎn)業(yè)。坐落在惟善里七號的是大來汽水公司,加工瓶子蓋的生產(chǎn)車間,四九年后成了“朝陽墩布廠”,再后來是毛線廠、電鍍廠。 *當年瓶子劉用的汽水瓶(天津記憶) *時隔多年瓶子劉大家族的聚會 19 福安街三小也是座小二樓,建筑格局與劉家大院的建筑差不多。只是進門處沒有高臺階,這樣便于學生們和老師們的進出。 旁邊的同善里在胡同的左側(cè)開有院落。靠右邊的后半部才有兩座院落,因為住戶較少,所以顯得很幽靜。 在福安街三小旁邊有倆孤寡老頭,兩人一生都沒有成家。兄弟二人相依為命,互相幫助。有一段他們還叫賣青蘿卜。有時晚上還能聽到他們“賽梨的蘿卜!”這樣的叫賣聲。 20 這里是條小胡同,這里住著不多的人家。有個漂亮的小女孩,在嘴邊長著一些痣,就像吃豆包不小心豆餡沾到臉上一樣。
廣善大街與首善大街之間 21 早些時候人們不愿意住在門臉的房間。但做買賣的人是愿意住在臨街房的。福安街與廣善大街的把角有個門臉,這是修鞋鋪。修鞋的是個殘疾人,他的雙腿嚴重殘疾,平常移動都靠雙手來輔助。 22 這是家糧食店。每月25日“借糧”的日子,人們早早在糧店的外面排隊,準備買下個月份的糧食。晚秋季節(jié),糧店還賣紅薯。記得一斤糧食可以買五斤紅薯。 23 這是條同向開明地區(qū)的胡同。胡同左手住著我的同學杜世基。 24 據(jù)說這是黑家大院。能到處亂竄的我居然不知道這個院子是個什么樣子。 我的一個同學介紹:這是個深宅大院,進門處有門房。院子挺大,青磚瓦房很高。院子的主人叫黑文達。文革期間,黑家大院的房子大多被沒收,分給了別人。黑家的人被遣送到別的地方了。 25 仁美里胡同一條在這段馬路的中間位置。胡同可以通向榮安大街、通到廣善大街,通到首善大街的東華居。 26 快到首善大街有個胡同,這個胡同住著有我同學徐靜。
首善大街至慶善大街路段 27 覺得這個大院子過去是工人宿舍。在80年代的時候已經(jīng)破敗不堪。 28 這是一家糧店。這家糧食店規(guī)模不大,印象也不是很深刻。 29 從福安大街穿過首善大街不遠,靠左手的胡同就是高家大院地區(qū)。從這里可以通向其它不少胡同。這個地區(qū)的建筑規(guī)劃得不太好,青磚瓦房中還有不少簡易的土坯房。 30 福安街小學這座1958年創(chuàng)建的小學,是個不太大的院子,當初的校長室曹桂蘭女士。 學校靠里有座二樓是教學樓。附近的孩子們都在這里上學。我的中學同學有不少是這個小學畢業(yè)的。至于在建設(shè)這座學校前,這個地塊是個什么樣子,還需考證。 31 再往前走是榮和里一條、二條。我的同學劉淑云、安永全、邵文敏、王全利、孔令利都住在這里。 32 這兩條胡同的旁邊還有條直沖著慶善大街的胡同,名字忘記了,這里有我的同學袁世平。 慶善大街至南門外大街路段 33 這一段因為沒有住家,街道比較安靜。這個路段的路燈比較暗,另外還有第六醫(yī)院停尸房,路過的人們心就虛,都是匆匆而過。不過,有些處于熱戀的人,是不知道這里的情況,還是無所畏懼,經(jīng)常在這陰暗的環(huán)境下卿卿我我。 34 記得是70年代末,第六醫(yī)院擴建,新建設(shè)的院區(qū)在福安大街開了一個進出口。但蹊蹺的是,新住院樓建成后不久就被拆掉了,據(jù)說是建筑質(zhì)量出了問題。 35 長征中學有個簡易游泳池,游泳池在福安大街開了個小小的進出口。我們小學的時候經(jīng)常由老師帶著到這里游泳。到中學的時候就辦個游泳證,自己到這里游泳。 *曾經(jīng)居住在這條街的老鄰居 *曾經(jīng)居住在這條街的老同學 *老同學重情義,看望年逾八旬的老師夫婦 *福安街小學同學大聚會
以上的記憶停留在八十年代。屈指算來,已經(jīng)有三十幾年了。 這三十幾年,隨著對老城區(qū)的大拆大建,原有的福安大街沒有了,南市地區(qū)也只剩下一座變成醫(yī)院的玉清池。 人們對過去的懷念,寄托在盼望與老街舊鄰的相會,寄托在老友相聚時的敘舊。 一篇《記憶中的福安大街》是本人鄉(xiāng)愁的寄托,是對逝去歲月的懷念。同時也是拋磚引玉,希望福安大街老鄰居們,希望南市的老鄰居們,借著對過去的懷戀,對老街坊們的思念,激發(fā)出對友情親情的珍惜,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希望,朋友們多聚聚;我相信,明天更美好。 |
|
|
來自: 汐鈺文藝范 > 《旅行北京、天津、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