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我們愛歷史(ID:ailishi777) 作者:團隊作家張嵚 經(jīng)濟文明無比輝煌的大宋王朝,卻也有個讓人嘆息的毛?。簯Z。 兩宋三個世紀(jì)的風(fēng)云變遷,北邊的強敵一撥撥來,別管殺的多生靈涂炭,最后都是宋朝賠錢買和平。直到“買”到南宋末年,卻是送錢給元朝求當(dāng)孫子都不可得,活活迎來亡國厄運。其間各種喪權(quán)辱國的歷史,也常叫人不堪直視:這大宋,怎么就這么積貧積弱呢? 不過,積貧積弱的宋朝,也不乏給力橋段,特別是北宋的一百六十七年里,面對各種強敵的囂張?zhí)翎?,宋朝的君臣武將們,也曾沖天一怒,上演各種強硬表現(xiàn)。特別是下面這三樁硬氣時刻,不但件件熱血澎湃,更叫后世多少英雄志士仰慕不已,連呼身不能至。 當(dāng)然,最重要的意義是:為什么不乏硬氣時刻的宋朝,最后卻越活越弱?看過這幾樁硬氣時刻的來龍去脈,這虐心話題,相信就不難懂。 硬氣時刻1:向契丹鐵騎亮肌肉 宋太祖趙匡胤開國時,五代遺留的群雄割據(jù)局面仍在。天下既然四分五裂,自然不能貿(mào)貿(mào)然同死敵遼國開戰(zhàn),于是宋太祖也只好憋下一口氣,認真按照“先南后北”的戰(zhàn)略平定天下。“趙匡胤不敢對遼開戰(zhàn)”的論調(diào),也被好些近代“專家”津津樂道,常用來狠踩宋朝。 但事實上,年輕時就親眼目睹遼國入侵的趙匡胤,面對這個虐后唐滅后晉的兇殘強敵,腰桿子卻一直硬:你契丹鐵騎很強?我大宋男兒肌肉亮起來! 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忍夠了遼國侵?jǐn)_的趙匡胤下令:駐扎在關(guān)南,雄州,霸州三地的部隊全數(shù)出動,在宋遼邊境上一頓耀武揚威。遼國結(jié)結(jié)實實嚇了一跳:以前的中原皇帝,全都縮頭不跟我們打,這位竟然主動找打?還是先瞧瞧吧。號稱無敵的契丹鐵騎,竟乖乖閉門不戰(zhàn),干看著宋軍吆五喝六,半句話都不敢說。 不過,遼國也不是嚇大的,在被趙匡胤的“肌肉”驚了幾次了,遼國也想試試成色。四年以后,精心準(zhǔn)備的六萬遼軍突然朝定州撲去,卻在定州城下被三千宋軍逮個正著,惡戰(zhàn)從早晨打到傍晚,傷亡慘重的遼軍乖乖退去,宋軍“三千打六萬”的光輝形象流傳天下:契丹鐵騎?一個宋軍士兵,收拾你二十個鐵騎! 嚇了一跳的遼國呢?主動遣使向北宋通好,兩家達成和平協(xié)議,不用如后世一樣送“歲幣”,就換得宋遼雙方數(shù)年和平。贏得和平環(huán)境的北宋,這才放開手腳繼續(xù)南下,完成一統(tǒng)南北的大業(yè)。是為趙匡胤執(zhí)政年代,一樁強硬的外交妙筆。 但是,趙匡胤如此硬氣,關(guān)鍵還因手握強兵。那時代的大宋禁軍,在趙匡胤苦心打造下,戰(zhàn)力早已是“用能東征西伐,顯有丕動”,公認當(dāng)時冠絕天下的強兵。可趙匡胤死后,這強大部隊,卻被弟弟宋太宗幾次瞎指揮敗光。然后禁軍越發(fā)腐化,王安石變法前的北宋精銳部隊,已到了“馳走挽弓不過五六斗”“馬前一二十步即墜地”的地步。如此連騎馬射箭都不懂的廢物兵,國家腰桿子又如何硬?只能咬牙送錢,換一時太平。 北宋的好些帝王們,丟的何止是趙匡胤的血性?更被丟干凈的,是趙匡胤的軍事水平。 硬氣時刻2:《澶淵之盟》怎么簽的,你遼國心里沒數(shù)嗎? 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正月,困于宋夏戰(zhàn)爭的北宋王朝,卻又忽聞晴天霹靂:《澶淵之盟》后消停了快四十年的遼國突然翻臉,先是大軍擺在宋遼邊境,揚言要大舉南下。接著又獅子大開口,要北宋割讓戰(zhàn)略要地“關(guān)南十縣”。 如此趁火打劫惡行,叫宋仁宗也是連嚇帶氣,好些天吃不下飯,關(guān)鍵時刻,一位三十八歲的青年官員慨然站出來,一句擲地有聲豪言:“主憂臣辱,臣不敢愛其死”。這位決心拼了命去和遼國交涉的鐵漢,正是北宋名臣富弼。 接下來,臨危受命的富弼大人,就開始了懟天懟地的精彩表現(xiàn),奔赴遼國的路上,逮著機會就怒懟遼使,進了遼興宗的皇宮,面對遼興宗和兵甲鮮亮的場面,放輕松的富弼,狠話脫口而出:“北朝(遼國)忘章圣皇帝(宋真宗)之大德乎?澶淵之役,若從諸將之言,北兵無得脫者! 這意思是:你遼國皇帝忘了宋真宗的大恩大德了嗎?當(dāng)年澶淵之戰(zhàn),如果宋真宗聽眾將勸告,堅持打到底不簽約,你遼國還有機會簽澶淵之盟嗎?早全軍覆沒了知道不!潛臺詞更狠——《澶淵之盟》怎么簽的?你遼國人心里頭沒數(shù)嗎? 這豈不是打人專打臉?被打臉的遼興宗,是暴怒了還是把富弼拖出去砍了?啥都沒有,反而熱情洋溢的和富弼拉關(guān)系,割地之類的狠話也不說了。殺氣騰騰的談判,一句怒罵就破局。 因為富弼這一句狠話,戳中的是不折不扣的事實:換來宋遼和平的《澶淵之盟》,真相就是遼國二十二萬大軍山窮水盡的絕路上,占據(jù)優(yōu)勢的宋真宗饒了遼國命,每年還給遼國錢花,百分百的遼國撿便宜。再想撿便宜?當(dāng)然沒那么容易。 可是,比起父親宋真宗來,先前急的吃不下飯的宋仁宗,卻是更想的開。一看談判有突破,立刻就爽快撒錢。把每年的三十萬白銀綢緞加到了五十萬。更坑爹的是,急于簽約的宋仁宗,還答應(yīng)遼國要求,在條約里寫上“(宋)別納金帛之儀”。等于宋朝給遼國的“歲幣”,以前是“贈送”,這下變成了“繳納”。大宋花了錢,面子也丟了,又給了遼國一大大便宜。 宋真宗宋仁宗爺倆,都是對遼國有“大恩大德”的“恩公”。 如此“妥協(xié)求安”的毛病纏身,縱是有富弼這樣的良臣挺身救國,北宋還是一次次給人當(dāng)“恩公”,直到坑沒了江山。 硬氣時刻3:光復(fù)國土,然后自盡身亡 北宋常被后世嘲笑“積弱”,但事實是,即使到北宋晚期,宋軍還打出過如盛唐那樣,把敵軍主帥抓回來坐牢的輝煌勝利:河湟大捷。 自從王安石變法啟動后,疲弱多年的宋軍,戰(zhàn)斗力滿血暴漲。雖然中間遭到過舊黨的多次破壞,但到支持變法的宋哲宗親政后,北宋終于在西北,擁有了無堅不摧的鐵血勁旅。宋哲宗元符二年(1199)年,腰桿硬的大宋朝,決心啟動一場關(guān)乎國運的大戰(zhàn):收復(fù)河湟。 河湟地區(qū),即今天青海大版山與積石山之間的肥沃地區(qū),這片物產(chǎn)豐富的昔日盛唐故地,更是北宋鉗制西夏的戰(zhàn)略要地。但之前舊黨當(dāng)權(quán)的年代里,舊黨大肆破壞新法,當(dāng)?shù)氐耐罗孔逡才央x北宋,反而做了西夏擾邊的急先鋒。所以,雖是高原險地,為大宋國防計,健康已嚴(yán)重衰弱的宋哲宗,依然在病榻上做了決定:打! 然后,一場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的軍事妙筆誕生了。擔(dān)任作戰(zhàn)任務(wù)的王厚與王瞻兩位將軍,如呼嘯而出的弩箭,在惡劣天氣里強渡黃河天險,一口氣橫掃河湟平原,打的兇悍的吐蕃騎兵七零八落。唐末后丟失的河湟故地,幾乎全數(shù)納入宋朝版圖。曾死硬造反的吐蕃首領(lǐng)瞎征,也嚇得倉皇投降,被王瞻將軍抓回大宋坐牢。不到十個月時間,這場計劃里無比艱難的遠征,已然打完收工。酣暢淋漓過程,堪稱見證宋軍硬實力的高光時刻。 但是,這些浴血奮戰(zhàn)的北宋軍人想不到,凱旋后的他們,遭遇的卻是荒唐的罪名:就是在這場戰(zhàn)役尾聲時,銳意進取的宋哲宗英年早逝,后來的“亡國之君”宋徽宗即位,然后就是朝堂大洗牌,一批反對王安石變法的舊黨們再次掌權(quán)。原先以為要坐牢的吐蕃首領(lǐng)瞎征,竟被宋徽宗好吃好喝送了回去。宋軍將士們浴血打下的河湟土地,竟也全數(shù)割還給他。逍遙回到河湟的瞎征呢?卻是繼續(xù)扯起反旗,放心大膽的屠戮宋朝邊境…… 比起這荒唐操作來,最悲情的,還是那些為國血戰(zhàn)的軍人們,王厚和王瞻二位將軍,以莫須有的罪名流放他鄉(xiāng)。不堪受辱的王瞻將軍,也于次年在流放路上悲憤自盡,凄然死于鄧州。 此時距離北宋的滅亡,還有不到二十七年??煽纯催@個王朝君臣們,這一番為“和平”瞎折騰的表現(xiàn),后來的那場靖康之恥災(zāi)難,已經(jīng)可以想。 這樣一個把茍安當(dāng)習(xí)慣,為求茍安不惜殺害自家良將的王朝,遭遇什么樣的災(zāi)難,都是正常。 堅持推文不易,讀完文章的朋友別忘了點贊和轉(zhuǎn)發(fā),有任何想法歡迎在文末留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