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劑科 牛景霞 藥食同源 家中可常備十大中藥 什么是藥食同源 我國的飲食治療,有古老的醫(yī)學(xué)文化背景,有“藥食同源”之說。早在原始人類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有治療作用的食物,可作為食,也可作為藥。后來經(jīng)過進一步的實踐,一些食物營養(yǎng)價值不大、治療作用明顯的種類被分了出來,也就是現(xiàn)在專門用來治病的藥,因此藥來源于食。 中藥多屬天然藥物,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而可供人類飲食的食物,同樣來源于自然界的動物、植物及部分礦物質(zhì)。 藥物與食物,都來源于自然界。只能用來治病的就稱為藥物,只能作飲食之用,就稱為飲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東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樣也能當作飲食之用,叫做藥食兩用。由于它們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藥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 藥物的四氣五味理論 藥食同源指,許多食物即藥物,它們之間并無絕對的分界線。古代醫(yī)學(xué)家將中藥的“四性”、“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認為每種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無論是食物還是藥物,都有其性、味、歸經(jīng)之分,都有著良好的食養(yǎng)、食療的效果。 1.四氣:是指藥物具有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性質(zhì)。寒涼藥物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滋陰作用;溫熱藥物溫中祛寒、溫經(jīng)通絡(luò)、溫陽化氣、活血化瘀、溫化痰濕水飲等作用。 2.五味:是的藥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其中“淡”味附于甘 ,“澀”味附于酸。辛甘淡屬陽,酸苦咸屬陰。 (1)辛味具有發(fā)散、行氣、行血、健胃作用。用于外邪束表諸證:如生姜散邪,可治氣血運行不暢:如陳皮。 (2)甘味具有滋養(yǎng)、補脾、緩急止痛、潤燥作用。用于機體虛弱或虛證:淮山藥、大棗,用于氣拘急的腹痛如甘草等。 (3)苦味具有清熱、泄降、燥濕、健胃的作用。多用于素體偏熱或熱邪為患的病證。如黃芩、梔子。 (4)酸味具有收斂、固澀、止瀉的作用。用于虛汗、久瀉、遺精、咳嗽:如烏梅止瀉、五味子止咳、覆盆子止遺精滑泄。 (5)咸味具有軟堅、潤燥、補腎、養(yǎng)血、滋陰的作用。 3.歸經(jīng):指藥物或食物的作用趨向于某一臟腑功能系統(tǒng),對這一功能系統(tǒng)有較特殊的或選擇性的作用。如黃芩清肺熱,黃連清心熱、梔子瀉三焦之火。 家中最該常備的十大中藥 一想到中藥估計都是會想到熬制的麻煩啊,喝起來很苦啊什么的。其實我們家里也可以常備一些中草藥,它們具有調(diào)理身體、解決一些小問題的能力,有時甚至不是某些西藥可以比的。你知道家中要常備哪幾種中藥?這些中藥分別有什么效果?那么下面就來推薦十種中藥,它們不僅易于保存,而且療效確切。 一、生姜 說到常備藥,當首推生姜。生姜味辛性溫,有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 食療應(yīng)用: 1、發(fā)汗解表,用于風寒感冒。取生姜10g、紫蘇葉30g,用水煎服趁熱喝。 2、溫中止嘔,用于胃寒嘔吐、玩腹冷痛。取生姜15~30g煨熟,拍碎,切成絲,加適量紅糖,開水沖泡,溫浸10分鐘,即可飲用。若有暈船車者,可取生姜一片,口腔含服或貼在肚臍有止嘔效果。 3、解魚蟹毒,平時烹制海鮮時,常加生姜調(diào)配。 注意事項:生姜較溫,平時陰虛內(nèi)熱體質(zhì)的人不宜使用。 二、山藥 又叫淮山,它味甘性平,有益氣養(yǎng)陰,補脾、肺、腎的作用。用于脾虛、肺虛及腎虛之證,如泄瀉、久咳、尿頻、遺精、帶下,消渴。 小孩子脾胃虛弱,老是沒胃口吃飯,而且還時不時腹瀉,平時多讓他吃點山藥就最好不過了。山藥對老人家肺氣虛引起的慢性咳嗽、氣促,腎氣虛引起的腰酸腿軟、夜尿較頻等都有一定的作用。山藥的特點是藥性平和,可作為食品長期食用(煲湯、煮粥,味道都很不錯)。 對于病后身體虛弱,需長期營養(yǎng)調(diào)補的人來說,山藥更是“質(zhì)優(yōu)價廉”的補品。即使是平時“虛不受補”的人,進食山藥也不會出現(xiàn)“熱氣”的情況。 三、薏米 又叫薏仁米、苡米、苡仁,它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的作用。 濕氣較重地區(qū),可以用它來煮湯,幫助祛濕。要注意的是,薏米雖然有健脾作用,但它畢竟偏涼,所以平時有怕冷的陽虛體質(zhì)者不宜長期服用。由于薏米屬寒,月經(jīng)期和懷孕期間不能服用。 四、西洋參 又叫花旗參,它甘、微苦,涼。入心、肺、腎經(jīng)。有生津止渴,益肺養(yǎng)陰,清退虛熱的作用。用于津氣虧虛,及久嗽、失血而伴咽干口燥者。熬夜后,覺得口干目眩、咽痛咳嗽? 一杯西洋參茶就可以讓你口舌生津。 注意事項: 1、嬰兒、孕婦、胃寒怕冷的人不能服用西洋參;感冒咳嗽、經(jīng)期不能服用西洋參。 2、服用的同時不能喝濃茶,因茶葉中含有多量的鞣酸,會破壞西洋參中的有效成分,必須在服用西洋參2~3日后才能喝茶,也最好不要喝咖啡,咖啡對西洋參的效果也有一定影響。 3、不能和白蘿卜一起服用。兩種食物是相克的,容易起過敏反應(yīng)甚至中毒。 4、西洋參是全天候滋補品,夏天服用能有緩解身體乏力、上火、燥熱等癥狀 建議:搭配枸杞一起泡茶飲用。 五、阿膠 味甘,性平,入肺、 肝、腎經(jīng)。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的作用。 阿膠對各種出血,尤其是婦女月經(jīng)過多、崩漏等有良好的止血作用。阿膠性黏膩,脾胃虛弱的人服用后,可能會有消化不良的感覺。 六、陳皮 味辛、苦,性溫,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作用,可用于治療脾胃氣滯引起的胃痛、噯氣、惡心、嘔吐等。老是咳嗽,痰液稀白稀白的,用陳皮泡水喝也是很有化痰止咳作用的。 七、菊花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有 疏散風熱,平抑肝陽, 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 主治:1.風熱表征 2.肝陽上亢,頭痛眩暈 3.目赤昏花 4.熱毒瘡腫。 熱傷風、肝火盛引起了頭暈頭痛、目赤腫痛,可泡杯菊花茶緩解。 八、金銀花
味 甘,寒。歸肺、心、胃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功效。 金銀花和菊花性味有點相似,但它有更好的解毒作用。咽喉腫痛、熱毒瀉痢用金銀花煎水代茶喝,不消一日,癥狀就會有很大的改善。 盛夏,孩子一身的熱痱很是可憐,用金銀花煎成濃濃的藥水,在那些長痱子的地方反復(fù)擦洗,一天之后,你就可以看到痱子沉了下去。除了痱子,對其他的癰、瘡、癤腫等,金銀花水一樣有效。 注意:經(jīng)??谇粷?、嘴巴起泡的火熱體質(zhì)患者可常服用,而痛經(jīng)患者、消化功能較差的虛寒體質(zhì)患者應(yīng)盡量避免進食。 九、山楂
山楂性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jīng),具有開胃消食、化滯消積、活血散瘀、化痰行氣消的功效,有助消化油膩肉食積滯,而且善于化濁降脂,在治療高脂血癥中常用。日常生活中還可入茶飲、入粥,用于養(yǎng)生保健。 注意事項:山楂雖好,但因富含有機酸,腸胃功能虛弱者、患牙病者不宜食用。一些山楂制品中含有大量的糖分,不宜多食。另外,山楂具有行氣散瘀功效,有促進子宮收縮的作用,生效劑量因人而異,因此孕婦慎用。 十、枸杞子
枸杞子甘,平。歸肝、腎經(jīng)。是中性的中藥,沒有什么禁忌的,可以有滋腎潤肺、補肝明目的作用。 防病保?。?/strong>老人夜間口干癥;若家中老人有夜間口干癥,可取枸杞子30克,用清水洗凈,于睡前嚼服,一般10天后即可見效。 ![]() 膳 食 搭 配 一、陳皮生姜湯 食材:陳皮10g,生姜3片,紅糖15g。 制法:上述2味一同放入砂鍋,加水500ml,大火煮5分鐘,加入紅糖略煮即成。 功效:溫胃散寒,理氣止嘔。適用于胃寒型胃脘脹痛的人群服用。
二、山楂、山藥粥 食材:山楂10克,山藥5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山楂洗凈,與山藥、粳米同放入砂鍋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稍煮后即可; 功效:健脾消食,生津和胃
三、洋參川貝梨 食材:雪梨1個,西洋參、川貝各3g。 做法:將梨削去帶柄的部分,挖去梨核,放入西洋參、川貝,蓋上帶柄的梨,用牙簽插定,加水、冰糖適量,放碗中蒸熟。分二次食用。 功效:本方用雪梨、川貝清熱潤燥、化痰,西洋參養(yǎng)陰清火。用于陰虛肺熱,咳嗽痰粘,咽干口渴 。
四、阿膠紅棗膏 食材:阿膠10g,紅棗20枚。 制法:(1)將阿膠放入碗中,上鍋蒸至烊化。(2)將紅棗洗凈,放至阿膠中再蒸30分鐘,蒸至棗爛,即可使用 功效:益氣養(yǎng)血。適用于孕婦氣血虛弱 。
五、枸杞菊花茶 食材:枸杞10g,菊花10g 功效:清肝明目、清熱祛火、緩解眼睛干澀以及視疲勞。 適用人群:枸杞菊花茶能讓人頭腦清醒、雙目明亮,特別對肝火旺、用眼過度導(dǎo)致的雙眼干澀有較好的療效。
· END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