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因無而有,因有而失,因失而痛,因痛而苦。從無到有就歡欣,從有到無則悲苦。 貧窮時渴望財富,孤寂時渴望愛情,年老時渴望青春年少,死亡前又留戀生命。 痛苦伴隨著歡樂,健康與疾病并行。如同有朝陽的升起,就有夕陽的落下;有天上的月圓,人間就注定有月半。
聚散離合,憂患得失,全在一念之間,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有起有伏是人生,有得有失是生活。 世人總以為天下什么都可以得到:得江山,得財富,得佳偶,卻不知失遠遠大于得。七十二行,能擇幾行?滿天飛鳥,能抓幾只?天下美景,能覽幾處?
總有人長噓,得不償失;總有人短嘆,失之交臂。人生在世,頂天立地,秉承天地之精華,是一種莫大的得。人之一生,坎坎坷坷,不如意事常八九,是一種無奈的失。 其實,失去也意味著另一種得到。磨練換來成長,辛勤帶來收獲,淚水領略人生百味,挫折引領成功,遺憾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美麗。 仗義疏財,得到人心;肝膽相照,得到知心;淡泊名利,得到安心;清心寡欲,得到舒心。
得失無常,棄風獲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圖虛名,不慕奢華,享受生命的每一天。 ?;仡^看看,在得失和甘苦中升華。 《易經(jīng)》中有一句話叫“動則得咎”,意思是說,只要你選擇做事情,就會有得有失。
兩千多年前,孟子有言: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義者也。 東晉的陶淵明,毅然放棄了當時世人競相追逐的功名利祿,回到了山間田野,過上了“晨起理興穢,戴月荷鋤歸”的隱士生活,才獲得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
杜甫放棄了官場的舒適和享受,成為一介布衣,體會民間疾苦,發(fā)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深切愿望,冷酷的社會,便多了一份溫暖和希望。 生活都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一邊選擇,一邊取舍。 得與失像生命中的兩個半圓,只有將其拼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生。沒有誰的人生一直擁有,也沒有誰的人生一味失去。
人生有得有失,心境且平且淡。 亦舒在《天上所有的星》中寫道:“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忌忿忿不平?!?/p> 我們常常為擁有而沾沾自喜,為失去而悶悶不樂,其實越是急于完成,越是在意得失,巨大的壓力和恐懼就會束縛手腳,才華和理想就不能施展實現(xiàn)。
不妨把眼光放得長遠些,得失放得開一些,名利看得輕一些,讓生命充滿淡泊的恬適和達觀的從容,就能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決定它的厚度;我們不能改變他人,但可以把握自己。 我們不能左右天氣,但可以保持好心情;我們不能改變?nèi)蓊仯梢愿淖儦赓|(zhì)。
我們無法預知明天,但可以過好當下;我們不能事事順利,但卻可以事事盡力。 年輕的時候,不懂得;中年的時候,不舍失;只有到了暮年,才知道有些東西,當你擁有時覺得索然無味;有些東西,當你永遠失去時,方知珍貴無比。 人生苦短,該來的阻擋不了,要走的挽留不住。在這得失之間,只要耕耘過,播種過,澆灌過,就總會有收獲。
得之,乃幸!失之,乃命!豐盈的人生全在得失之間。用一顆瀏覽的心看待人生,一切的得與失、好與壞,都是過往,都是曾經(jīng)。 春秋自輪回,人生似過客,誰不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逝者不可追,來者尚可期。 |
|
|
來自: 理想192qoteiwo > 《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