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這部書,記錄了孔子教學(xué)過程中他與弟子們的一些的言語,非常有哲理,常常是一句話就能使人受益終生,所以人們常用“半部論語治天下”來形容學(xué)習(xí)儒家經(jīng)典的重要性,這句話最初是北宋時期的宰相趙普所言。趙普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幫助宋太祖——趙匡胤策劃“陳橋兵變”坐上皇位的重要人物。 筆者從論語當(dāng)中精選了以下28句經(jīng)典,句句受用! 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注釋: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dāng)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飯疏食,飯,這里是“吃”的意思,作動詞。疏食即粗糧。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彎著胳膊。 2、“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注釋: 在路上聽到別人的傳言就到處去傳播,這是道德所唾棄的事情。 3、“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strong> 注釋:聰明人在生活就不會覺得困惑,遇事不會迷惑,有仁義道德的人生活中就不會憂愁,勇敢的人遇到困難就沒什么可畏懼的。 4、“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strong> 注釋:花言巧語會敗壞人的德行。在小事情上不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的。 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strong> 注釋: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jǐn)慎,去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xué)了。 就:靠近、看齊。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strong> 注釋: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與此相反。 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strong> 注釋: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品德向他學(xué)習(xí),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掉自己的缺點(diǎn)。 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strong> 注釋: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jīng)常憂愁。坦蕩蕩:心胸寬廣、開闊、容忍。長戚戚:經(jīng)常憂愁、煩惱的樣子。 9、“不在其位,不謀其政?!?/strong> 注釋: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注釋:我十五歲立志于學(xué)習(xí),三十歲在人生道路上站穩(wěn)腳跟,四十歲對事情有見解而不至于迷惘,五十歲知道上天給我安排的命運(yùn),六十歲聽別人說話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歲能按照心里想的去做,不會超越規(guī)矩。 立:成立、成就。不惑:認(rèn)識堅定無惑。天命:可理解為自然規(guī)律。耳順:聽到一切都能探測到言外之意。從心所欲:隨心所欲,順著自己的意愿去做。不逾(yú)矩:不會越出合乎情理的規(guī)范。 11、“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注釋:思想敏捷又愛學(xué)習(xí),不以向比自己職位、學(xué)問低下的人請教為可恥。 好(hào):喜好、愛好。恥:認(rèn)為……可恥。下問: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注釋:對于學(xué)問,懂得它不如喜歡它,喜歡它不如以它為快樂。 好(hào):喜好。 1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strong> 注釋:一個國家的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是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qiáng)迫改變的。 三軍:12500人為一軍,三軍包括大國所有的軍隊。此處言其多。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 1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strong> 注釋: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處世。 可:可以(立身處世)。 15、“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注釋:君子要說話謹(jǐn)慎,行動敏捷。訥(nè):不善于說話。 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注釋:工人要想把工作做好,必須先把工具打磨得十分銳利。 善其事:把那工作做好。利其器:使那工具鋒利。 17、“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strong> 注釋:君子想著九件事:看的時候想著是否看清楚了,聽的時候想著是否聽明白了,對于臉上的臉色想著是否溫和,對于神態(tài)要想著是否恭敬,說話時想著是否忠誠,辦事情時想著是否認(rèn)真,有疑惑時想著是否該問,發(fā)怒時想著以后也許有急事要求于人,看見可得好處時想著是否該得。 忿(fèn):惱怒。難:不好的后果。 18、“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注釋: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歲月不等人哪!逝:消逝、過去。我與:即與我,給我。 19、“德不孤,必有鄰?!?/strong> 注釋: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2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注釋: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同“智”;樂,古音yào,喜愛的意思。 2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strong> 注釋:看見賢人就想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就在內(nèi)心反省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diǎn))。齊:等齊、等同。內(nèi)自?。鹤约涸趦?nèi)心省察、檢查。 2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strong> 注釋:讀書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強(qiáng),因為任務(wù)重,路途遠(yuǎn)。 弘:同“宏”,大,這里指寬大的心胸。毅:毅力,這里指堅強(qiáng)的意志。任:責(zé)任。道:道路。 23、“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注釋:廣泛地學(xué)習(xí),堅定自己的志向,敏銳地提出問題,并且考慮當(dāng)前的事情。 篤(dǔ):誠實,一心一意。切問:敏銳地提出問題。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strong> 注釋: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jié),小人與人勾結(jié)而不合群。 周,合群。比,音bì(第四聲),勾結(jié)。小人,沒有道德修養(yǎng)的凡人。 25、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strong> 注釋: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想念的是鄉(xiāng)土;君子想著的是法制,小人想著的是恩惠。 懷:思念。 土:鄉(xiāng)土。刑:法制懲罰。 26、“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strong> 注釋:三年(多年)沒有改變父親的合乎禮儀的規(guī)矩,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 2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注釋:父母的年紀(jì),不可不知道并且要常常記在心里。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 28“巧言令色,鮮仁矣” 譯文:花言巧語,裝著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論語》是儒家學(xué)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們編撰而成。以語錄的記錄形式,以及弟子們請教孔子的對話為主,記錄了孔子的言行和觀點(diǎn),也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與《大學(xué)》《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