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夸的名頭、“高大上”的外衣、熟人介紹、高返利誘惑、短期回本,在這些信息的蠱惑下,輕信消費高返利模式而受騙的消費者較多。 目前,各部門正在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方式警示消費者,一些“消費返利”模式不同于正常商家返利促銷活動,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消費返利騙局,花樣翻新快,如何區(qū)分正常商家返利促銷活動和消費返利騙局? 導語 “消費返利”“消費送積分”等原本常見的促銷手段被投機分子、傳銷分子盯上后,竟變成“致富商機”。不少人被天花亂墜的宣傳牽著鼻子走,直到資金打了水漂才意識到落入騙局,甚至有人血本無歸依舊執(zhí)迷不悟。 為什么一些看似令人嗤之以鼻的騙術、極易被識破的騙局,卻讓很多人受到蒙蔽、甚至對它深信不疑,以至于深陷其中?在昨天的節(jié)目中,我們介紹了多個消費者的真實經歷,想讓大家看清“消費高返利”面具背后暗藏的真相。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關注讓人執(zhí)迷不悟的“消費高返利”(下篇)。重點關注的內容有:各部門都發(fā)布了哪些警示信息?消費高返利騙局,花樣翻新快,如何區(qū)分正常商家返利促銷活動和消費返利騙局? 以上為節(jié)目精索版,可點擊收聽!
監(jiān)管部門發(fā)布警示信息 中國銀行保險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和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日前發(fā)布公告,提醒消費者要注意消費返利中存在的高額返利難以實現(xiàn)、資金安全無法保障、運營模式存在違法風險三大問題。 所謂“消費返利”,是一些第三方平臺打著“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的旗號,以“購物返本”“消費等于賺錢”“你消費我還錢”為噱頭,承諾高額甚至全額返還消費款、加盟費等,以此吸引消費者、商家投入資金。央行、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等六個部門指出,這一類消費返利不同于正常商家返利促銷活動,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六部委警示了三大風險,首先是高額返利難以實現(xiàn),監(jiān)管部門指出,返利資金主要來源于商品溢價收入、會員和加盟商繳納的費用,多數平臺不存在與其承諾回報相匹配的正當實體經濟和收益,資金運轉和高額返利難以長期維系。 其次是資金安全無法保障,一些平臺通過線上、線下途徑以“預付消費”“充值”等方式吸收公眾和商家資金,大量資金由平臺控制,存在轉移資金、卷款跑路的風險。 另外,“消費返利”的運營模式存在違法風險,央行等部門強調,一些平臺虛構盈利前景、承諾高額回報,授意或默許會員、加盟商虛構商品交易,直接向平臺繳納一定比例費用,牟取高額返利,平臺則通過這種方式達到快速吸收公眾資金的目的。部分平臺還采用傳銷的手法,以所謂“動態(tài)收益”為誘餌,要求加入者繳納入門費,并通過“拉人頭”發(fā)展人員加入,靠發(fā)展下線獲取提成。平臺以及參與人員的這些行為具有非法集資、傳銷等違法行為的特征。 除此之外,公告內容還提到,這類平臺運作模式違背價值規(guī)律,一旦資金鏈斷裂,參與者將面臨嚴重損失。按照有關規(guī)定,參與非法集資不受法律保護,風險自擔,責任自負;參與傳銷屬違法行為,將依法承擔相應責任。廣大公眾和商家應該提高警惕,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防止利益受損。同時,對掌握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 監(jiān)管部門介紹一起以“消費返利”為包裝從事非法集資的案例 江蘇省公安廳經偵總隊此前通報過一種專門針對老年群體的“老媽樂”投資消費返利騙局,不法分子以造福老年群體為幌子,標榜著“消費越多,返利越多”的口號,進行高額返利、免費旅游等福利手段,邀請老年人入會并騙取資金,引誘老年人進行非理性投資消費。比如2017年9月,遼寧大連王女士一家投資“老媽樂”共計20萬元,但后來王女士一家收回本金遇到難題;2018年初江蘇常州一市民在“老媽樂”投入18萬元,這筆錢同樣打了水漂,不僅店家當初所承諾的高額返利突然中斷,連店家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江蘇省公安廳經偵總隊介紹,經調查,“老媽樂”投資消費返利騙局正在河南、山東、福建、遼寧等省以及江蘇省的蘇州、常州、南通、連云港地區(qū)蔓延。江蘇省公安廳經偵總隊相關負責人提醒,類似公司本身不具備融資資質,向社會公開宣傳吸收資金,行為已經涉嫌非法集資。 類似“老媽樂”的消費返利騙局還有很多,究竟該如何區(qū)分正常的消費返利和騙局呢?江蘇省公安廳經偵總隊分析,可通過“三看”來分辨。 一看返現(xiàn)比例。正常的消費返現(xiàn)比例不會太高,畢竟商家還要賺錢,而“高額返現(xiàn)”本身不具有持續(xù)的可操作性。試想如果人人都買多少返多少,那么商家的利潤從哪里來?因此,千萬不要被類似“零成本購物”等所謂創(chuàng)新模式給忽悠了,這些都不靠譜! 二看返現(xiàn)有無時間差。正常的消費返現(xiàn),一般是當場兌現(xiàn)或未來幾天內兌現(xiàn),返現(xiàn)和消費行為之間基本不存在時間差。而“高額返現(xiàn)”不會當場兌現(xiàn),而是承諾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逐步按比例返還,和消費行為之間存在較長的時間差,這樣就留下了操作空間。準確地說,這給以新還舊,甚至卷款跑路留下了時間。 三看推廣模式。一般而言,消費返利騙局的資金鏈不大可能維持太長時間,為了在短時間內大量圈錢,消費返利騙局的操盤者往往會向社會公眾大肆進行宣傳,甚至采用類似傳銷的推廣手法“拉人頭”,快速做大規(guī)模,進而圈錢。 對于如何防范和識別返利騙局的問題,北京科技大學金融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劉澄表示,首先,正規(guī)的商家消費返利活動存在可持續(xù)性,不會突發(fā)無法兌現(xiàn)攜款而逃等現(xiàn)象。其次,產品本身具有相應價值,全額返現(xiàn)、高額返現(xiàn)自然風險度較大,消費者應杜絕貪小便宜、盲目消費等心理,進行正當消費,明確商家返現(xiàn)背后的真正原因(產品過季促銷等)。最后,消費者要對價格遠高于價值的返利商品進行多方位衡量,提高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 劉澄介紹,目前對于涉嫌非法集資的消費返利行為,投資者在遭遇投資虧損后,即便采取法律手段起訴,也可能面臨證據不足等情況,難以挽回損失。所以在加強市場監(jiān)督部門與經偵部門聯(lián)合打擊的基礎上,普通消費者還是應該首先提高警惕,學習金融安全知識。 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斌 北京中簡律師事務所律師胡曉 “消費返利”原本是一項常見的促銷手段,商家設定一個消費梯度,滿額有返利,其實就相當于打折。但是,現(xiàn)在這一促銷手段卻被不法分子利用,包裝后變成了誘人的騙局。消費返利究竟能致富嗎?記者采訪時,有人分析,單純的消費并不能創(chuàng)造利潤。一些消費返利網站稱,“消費返利是實踐消費資本化理論的一種創(chuàng)新經營理念,讓消費者得到最大實惠,消費者變成投資者,得到100%的回報,消費也能成為資本家”、“消費創(chuàng)造財富”等。上述說詞不符合市場規(guī)律。 對此,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斌認為,消費和投資是不同的概念,消費是為了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投資是為了使資產保值增值,而且投資一定有風險,承諾的回報越高意味著投資的風險越大。因此,上述一些不符合市場規(guī)律的說辭本身沒有任何根據。他說,經濟的發(fā)展需要靠拉動內需來實現(xiàn),但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后增加的是社會財富,并不是消費者本人的財富,因此并不同意“消費能夠致富”的說法。假定是一個合法的返利,消費者為滿足日常生活需購買商品,達到一定額度之后,商家按照一定比例返還貨幣。這時,消費者是節(jié)約了支出,并沒有增加自己的收入。他提醒消費者,任何以消費名號宣稱是投資的,而且打出一種所謂的經濟理論,宣稱能夠得到全額回報或者高額回報的,這種極有可能就是騙局。 北京中簡律師事務所律師胡曉也強調,上述說辭明顯違反基本的經濟規(guī)律,對此“壓根就不應該相信”。消費者明知價格比較高或者不靠譜卻還要買,歸根到底,是因為在所謂的高回報的幌子下進行了自我催眠,選擇性的忽視了一些風險。 對于“非法集資、網絡傳銷的形式多樣且變化快,隱蔽性和欺騙性越來越強。一般從哪些特征來認定是不是非法集資或傳銷?”的問題,李斌表示,就非法集資而言,其沒有經過有關部門批準,但會通過推介會、傳單、短信等方式向社會公開宣傳,承諾在一定時期內通過貨幣、實物或者股權返本付息等方式給予投資回報,它所針對的對象是社會不特定公眾。而傳銷則首先需要交比較高的入門費,加入組織之后才有資格發(fā)展下線,以拉人頭的數量多少作為計酬依據。作為一般消費者,要判斷一個所謂的消費返利是否合法,首先要明確商家是否有營業(yè)執(zhí)照,有沒有合法的商品銷售,商品本身的價值和價格是否符合通常的經濟規(guī)律。同時要看商家到底返多少,合法的消費返利一定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全部讓利給消費者,如果宣稱全部讓給消費者,那么一定是“旁氏騙局”。另外,他建議消費者,應當主動學習相關的金融知識,了解基本的常識,“天上不會掉餡餅”,一定要加強警惕心理。 其實,只要是高額的返利,其中肯定有問題,冷靜思考能想清楚的事情,卻有很多人在不斷受騙和上當?!跋M者會變成投資者”,“100%的回報”,“消費能夠致富”……在胡曉看來,這些說辭總是能夠打動消費者,是因為這些騙子深度研究了很多營銷理論,他們慣用的伎倆是洗腦,即先制造和販賣一種焦慮;進而宣講一些國家政策方針或者最新的理論知識,使大家信任他;最后推出能解決上述所有焦慮的“靈藥”。她一再強調,一定要警惕虛高回報率以及所謂的保底性收益的“投資”,包括傳銷。 “消費返利”的騙局幾乎遍布全國各地,生命力異常旺盛,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技術門檻越來越低,違法成本不高,即便是平衡因為資金斷裂而崩盤,也可以迅速另起爐灶。李斌認為,面對這種情況需要把幕后人員揪出來,這些人將來無論跑到什么地方開展類似業(yè)務統(tǒng)統(tǒng)不允許獲得任何登記,人們需要全國范圍內的信息網系統(tǒng),包括誠信體系建設也非常重要。如果是一般違法行為沒有上升到犯罪階段、沒有那么強的償付能力時,就是行政執(zhí)法的程度。只能說寄希望于當在各個地方出現(xiàn)這樣冒頭勢頭時,人們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及時制止。同時對于之前曾經有過違法犯罪記錄的人,或者在逃未被查處的人,無論跑到任何地方,他的信息都應該全國聯(lián)網,只要前面的案子沒有銷,就還得接受懲罰,不應該再開展后續(xù)活動,這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不是能夠馬上實現(xiàn)的。 對此胡曉表示認同,并補充提議是否應利用互聯(lián)網增加更加便捷的舉報機制。以“12315”為例,胡曉覺得當下人們看到網絡詐騙、網絡傳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現(xiàn)象,尤其是金融欠發(fā)達地區(qū)的人可能認知不足,或者一些老年人覺得是有利的東西,家里人發(fā)現(xiàn)是個騙局但怎么說都不聽時,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快速舉報給監(jiān)管部門,監(jiān)管部門在接到投訴后馬上處理。這從某些意義上講也是一個及時補救的措施,畢竟監(jiān)管部門精力有限,要讓它在全國各地從監(jiān)管角度主動出擊有點困難,但是如果能配合好機制,未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把違法犯罪的苗頭遏制住,對下一步遏制犯罪行為的擴大會有很大幫助。 李斌認為,作為監(jiān)管者,一方面要讓更多的投訴信息能夠及時有效的傳達進來,做篩選處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嘗試在現(xiàn)有體制人員編制內,用較高效的方式主動發(fā)現(xiàn)市場中的違法行為進行縝密調查,同時如果發(fā)現(xiàn)該行為涉及到治安處罰或者是違法犯罪,可以考慮跟公安機關進行聯(lián)合執(zhí)法。其實無非就是怎么掌握違法犯罪線索在第一時間能夠盡快有效介入,一方面是群眾報的,一方面是自己主動進行日常巡查。所以各個部門還是要齊抓共管聯(lián)合執(zhí)法,這樣才能夠布一張?zhí)炝_地網,壓縮它們的生存空間,最大限度遏制住這種違法行為。 胡曉表示,主動和被動相結合非常重要。據悉,最近兩三年來,監(jiān)管部門不管是跨地區(qū)還是跨部門已經形成了聯(lián)合執(zhí)法的監(jiān)督管理的機制。此外,胡曉還建議進一步加強投資者教育,從十幾年前的線下傳銷發(fā)展到現(xiàn)在,很多東西“換湯不換藥”。為什么受騙的人越來越多?不能說監(jiān)管部門沒有努力,而是投資者教育做的不足。人們現(xiàn)在更多再說這個不要做那個不要投,但很少有人能夠知道當自己有一些錢時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進一步普及和加強投資者教育才能從根本上結合起來防范一些風險,大家要終身學習,才能夠讓自己在面對一些新問題時,不被其中一些陷阱套牢,解決投資方面的疑惑。 編輯:胡波 圖片來自于網絡,向原作者致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