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這話說得如此準(zhǔn)確精當(dāng),恰到好處,你不能不服。是說,不符合義理原則底線的富貴,不值一提,不屑一顧,一時炫目居高,終無任何意義。等于說,如果義且富貴,成為成功者,可以首肯,卻毋庸贅言。 沒有說太多太重,說多了說重了反而顯得過分在乎富不富,貴不貴了,反而俗了。再說,說的是不義,是道義問題尚不是作奸犯科,社會上總是難免有不義者鉆空子占便宜的可能,通過不仁不義的手段富且貴了,卻又不好齊之以刑。痛斥之為渣滓、罪惡、公敵、妖孽,也沒什么意思??鬃映爸唬≡贫?。輕視之可也,并不紅眼與仇富。 今天的貪腐分子,則不僅是不義了,是違紀(jì),更是犯法,他們可沒有高懸在浮云上的飄飄然,他們必須接受應(yīng)有的懲處。 孔子稱贊的是:“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是給義而貧賤的高士唱贊歌。 孟子還引用曾子的言論,專門分析說:“晉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就是說,要以仁義道德自豪,根本用不著羨慕富貴,無需在豪門大款面前自慚形穢。孟子又說:“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p> 道德品質(zhì)(應(yīng)該加上才干)是天賜爵位,公卿大夫,不過是人間爵位。如此這般,懷才不遇之類的言語其實(shí)沒勁。至于會不會某些時候某些地方當(dāng)真不義者常富貴,義者卻動輒貧賤狼狽,捉襟見肘,那又是另外的話題了。 (摘自《組工文萃》2018年第七期) 稿件來源:《讀書》 責(zé)任編輯:井寧 新媒體編輯:宴一 ▼ |
|
|
來自: 漸華 > 《張養(yǎng)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