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編曾向一位信佛的朋友討教:“羅漢和菩薩有何區(qū)別?” 朋友告訴我:“羅漢大多獨善其身,不問世事,最終修成正果。菩薩在修身的同時,看到別人的苦難與渴求,他們會伸出援手?!?/p>
既然萍水相逢,何不行個善舉?這是菩薩的思想境界。作為凡人的我們,愿意對陌生人的苦難加以援助,這就是菩薩心腸。 菩薩共有四位,他們的特點各不相同… 觀音菩薩
只要提到菩薩,我們大多會先想到觀音。觀音的形象多種多樣:有的手持蓮花,有的千手千眼,還有的騎著金毛犼…他們無不懷著“大悲”二字。 都說佛度有緣人,觀音的心胸更為寬廣:無緣也是一種緣分,所以世人都應該被度化。這就是“無緣大悲”的理論。 地藏菩薩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是地藏菩薩的名言。他是“愿”的化身,這個愿望十分偉大: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我們的心地懷揣著無限寶藏,有智慧,有德行,有才氣…這就是“地藏”二字的含義。想要挖掘這份寶藏么?多做善事,為地藏菩薩的心愿助力吧。 文殊菩薩
這位菩薩手持寶劍,劍氣之中閃耀智慧之光。比起世人勾心斗角的小聰明,他更希望用真正的“大智”啟迪眾人。 他侍立在釋迦摩尼的左側,胯下青獅咆哮,似乎在宣告世人:我的智慧充滿正義,不是奸猾之徒所能享用的! 普賢菩薩 ![]() 如果說文殊帶來的是智慧和理論,那侍衛(wèi)在佛祖右側的普賢菩薩,則代表著善良的實踐精神——諸善萬行。 作為善念的踐行者,他騎乘的六牙白象,一步一個腳印,走在行善積德的道路上…善良這種事,也是需要身體力行的。
菩薩是什么?他們不是坐著蓮臺花車的演說家,不是千萬信眾的教主偶像。 他們只是每天積德行善的普通人,就像我們一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