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09月15日 08:04:04 編者按:追逐成就的欲望帶給我們許多痛苦。不論怎么做,總是覺得還不夠。紅塵中的修行,本就不容易,為欲望所負累,更是造成我們內心的失衡和無序,到底該如何找到自己內心的平靜呢?一行禪師用平靜的文字告訴我們:你不需要成為另外一個人,你已經是生命的奇跡了。
你本來就是生命的奇跡。(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清廣) 你行為的品質,取決于你生命本身的品質。假設你渴望分享喜樂,讓別人快樂,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你自己都不快樂,那么你便無法做這件事。為了要讓另一個人快樂,你自己本身也得快樂。所以,有所作為跟活得好是息息相關的。如果你活得不好,你就不能有所作為。如果你感到自己不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想要快樂是不可能的。這道理放諸四海皆準。如果你不知何去何從,你便會受苦。找到你的路,并看清楚你真正該走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快樂就是你感覺時時刻刻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你不需要走到路的盡頭才能快樂。正確的道路指的是你在每個時刻過得踏實的生活方式。佛家講要修習“八正道”,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正念及正定。我們在每天的生活中,都可以時時刻刻修行此八正道。這不僅會讓我們快樂,也能讓我們周遭的人快樂。如果你修行正道,你將會變得非常愉悅,非常有精神,非常有慈悲心。 看看前院那棵樹,靜靜站在那邊,活力、清新,美麗動人,庇蔭周圍的每一個人。這就是生命的奇跡。如果一棵樹不像一棵樹,我們就麻煩大了。但是,如果一棵樹就是如實的一棵樹,那么我們就有希望與喜樂。這就是為何你能做好你自己,就已經是行動了。行動奠基于不作為,行動就是生命 有些人做了很多事,卻帶來很多煩惱。即便他們有最良善的心意,但他們愈想幫忙,卻帶來愈多的煩惱。他們內心不平靜,他們并不快樂。凡事最好不要太用力,只要保持“在”就好了。平靜與慈悲可能存在于每個時刻。如此一來,你所說與所做的一切,就會是有幫助的。如果你能減輕一個人的痛苦,如果你能讓他們微笑,你將會感到自己受到獎勵,你將能獲得許多喜樂。感到自己可以幫忙、對社會有用——這就是快樂。 當你走上正道,并享受在路上所踏出的每個步伐時,你就已經是個有成就的人。你不需要變成另外一個人。 在佛教中,有所謂無愿的修行,也就是無為。如果你在前面設定一個目標,你終其一生都將一直在追逐,那么你永遠不可能快樂。只有當你停止追逐,珍惜當下時刻與你自己本身,你方能快樂。你不需要成為另外一個人,你已經是生命的奇跡了。 本文摘自一行禪師著《來自心上的答案:生活是最好的修行》 |
|
|
來自: qinhuanwei > 《相禪宗教》